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昏只是蠢

……

尽管民族不同、民情也不同,甚至语言都不同,可公审和分粮仍是笼络人心的大杀器。

可惜!

耽罗人不喜土地!

如果他们喜欢土地,再加上分土地,也许一下子就能折服耽罗人。

如今虽然还差了一点,但至少双方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

接下来只要移几万人来,再放一个良牧管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就可以姓李了。

不过这两点也恰恰是最难的。

先说移民。

如果放在几年后,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那时山东河北两地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灾民,随便就能移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人来。

如今百姓的日子虽然穷苦,但还不至于活不下去。

而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他们活下去,就不会思变,故土难离。

因此,想移几万民来这偏远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良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能说王伦没有这个能力,王伦的问题是性格。

王伦做不到爱民如子。

这种性格的王伦,并不是不能当一地太守,但要当济州岛这个复杂又重要之地的太守,李衍有些不放心。

老实说,与王伦相比,闻焕章更合适当济州岛的太守。

可现在不将王伦从梁山泊的中枢摘出来,将来等王伦根深蒂固了之后便不好动王伦了。

一个势力不可能一直乱哄哄的没有等级制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势力永远都只能是一伙土匪。

所以,不管李衍愿不愿意,未来都得搞排座,形成真正的等级制度。

而既然要搞排座,就得有老二。

如果按照之前的情况发展下去,论资历、论贡献,老二这个位置最可能是王伦的。

因为有宋江那个逼死老大的老二的例子在,李衍对老二这个位置很是忌惮!

结合今后的皇朝组织结构,李衍决定不设置老二这个位置,具体的就是,李衍准备弄一个类似内阁的组织,用几个文臣将自己与一众好汉隔开,形成无法挑战的等级制度。

在李衍的规划当中,王伦只是内阁中的一员,还不能是内阁首辅。

所以,李衍一直压制着排名,也一直给他所看好的人成长空间,以便将来搞内阁、搞排名。

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弄这个太早了,现在才屁大点地盘,人才几千个,搞毛的内阁,现在当务之急的是,怎么崛起,怎么不被剿灭,不是搞政治、搞平衡。

当然,打打基础还是可以的。

李衍不能在济州岛待太长时间,势必得将这个极为重要的岛交给别人管理。

交给谁?

一连观察了带领一众梁山军和那营高丽守军开荒的王伦大半个月,李衍将王伦、鲁智深、石宝、孙静、仇悆叫到了自己的会客厅中,再然后将周围的所有人都撵走,只让陈丽卿一人把守大门。

见李衍摆出的架势,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众人坐好了之后,李衍看向王伦问道:“这座岛多大,耕地能占几何,适合种植何种农作物?”

王伦微微一怔,道:“此岛大概三百万亩,耕地约占三成,至于农作物……我问过原来的官吏,他们说,这里并不适合种植水稻,我准备试试在此地种小麦。”

李衍知道,王伦这是下了功夫,否则他不可能知道这些。

李衍又将头转向仇悆,问:“仇大人能否告诉我等,此地适合种植何种农物,免得我等徒劳?”

仇悆眼皮都没抬,道:“王头领翻遍了郡志都不知,我又如何能知晓?”

李衍道:“仇大人不是问过金富辙此地是否试过种大麦吗?”

仇悆看向李衍,然后由衷道:“李寨主还真是明察秋毫。”

李衍没接仇悆这个话茬,而是又问:“除了种植大麦,此地还能往哪个方向发展?”

仇悆道:“李寨主既已成竹在胸,又何必问我?”

来济州岛旅过游的李衍,自然是知道济州岛适合种橘子、大麦,更适合当牧场。

可李衍希望这话由仇悆说出来。

可惜!

仇悆给李衍来了一个徐庶进曹营一策不献!

李衍看着仇悆,问:“那个昏君就这么值得仇大人效忠?”

李衍此言一出,王伦、鲁智深、石宝、孙静、仇悆全都是一惊!

不怪他们如此,实在是,从李衍管赵佶叫昏君上,已经不难判断出李衍的政治主张——李衍不准备接受招安!

鲁智深和石宝这两个不喜欢招安的人随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心也更向李衍靠拢!

王伦和孙静则眼中阴晴不定,一时之间还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

仇悆则愤然道:“官家英明神武,岂容你诋毁,你道仇悆不敢与你拼命!”

李衍没理会仇悆的拼命之言,而是道:“你说赵佶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