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4/4页)

赵雪窝也有这个意思,自从进了京城,一直忙忙碌碌的,有些人情都没管过。

老将军一家就不说了,孙明喜忙前忙后的帮了不少忙,他也没感谢过,正好借着元宵的好日子,把大家叫过来,吃顿喜酒。

第二天,赵雪窝休沐,一大早起来就把泥鳅几个叫了过来。

先是询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兄弟,听说磕了头的有八个,年纪都差不多大,还有关系一般的十几个,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三岁。

都是从各个受灾的地方逃过来的。

赵雪窝没想到他们这个小花子团体这么庞大,又问京城还有别的花子吗?

泥鳅说像他们这样的小团体有好几个,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地盘,互相不能干涉。

有时候这些花子因为抢地盘等各种原因还会打架,互有胜负。

粗略的估算一下,四五十个小花子不止。

现在是小花子,过几年就是大花子。

不说他们自己生计困难,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隐患。

赵雪窝琢磨了一整天,他本想给皇上写个折子,可拿起笔来就有千斤重,最后还是决定进宫一趟。

赵雪窝好些日子没进宫了,皇上正想把人招过来问问。

听说他来了就把手里的奏折放到了旁边。

赵雪窝直肠子,行过大礼之后就把小花子的事说了。

皇上还是第一次听说京城有这么多小花子,大受震撼。

震撼过后询问赵雪窝的意思:“爱卿想怎么处理这事?”

赵雪窝便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些孩子没有生计,得不到关怀,早晚会出大事。

不如将他们都召集到一起,编成一支童子军,不光能解决他们的生计,以后朝廷有事,还可以让他们效力。

这个办法好,皇上满意极了。

“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这事让谁去办?”

赵雪窝很自然的回道:“自然是兵部,或者归入御林军。”

皇上正有此意,等赵雪窝走了后将老亲王和老将军都叫了过来。

京城都有这么多花子,全国各地得有多少。

既然要编成童子军,那不如把全国没有父母照料的孤儿都召集到一起。

老亲王开始没意见,不过听说是赵雪窝提议的,想尽办法阻拦。

赵雪窝听说这事,让泥鳅把他熟悉的小花子都召集到一起,天天堵在老亲王门口讨饭吃。

老亲王气的要死,可有赵雪窝拦着,他也不能把人都抓起来,最后只能同意了。

从此以后这些小花子都编进了御林军的童子军。

元宵百天这天,赵家办的很热闹,不光老进军带家人过来庆祝,皇上还给了赏赐。

满朝文武听说后,谁不充满了羡慕,尤其他们听说元宵的名字还是皇上赐的,看赵雪窝的眼神都充满了嫉妒。

赵雪窝对这些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置若罔闻,因为钦天监的小师傅实在太难伺候,他这一天忙的头都大了。

不过他的学问突飞猛进,就连书写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甚至能简短的给皇上写折子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直到年根,在参加完郑老亲王的寿宴后,准备跟赵老二回乡祭祖。

因为元宵年纪小,田氏担心路上冻着,就没让元宵回去。

元宵不能回,薛彩樱肯定也不能回了。

田氏不放心大孙子,也就不打算回去了。

就这么,只有赵老二和赵雪窝两个回去。

从八月份离开赵家镇算起,一晃就过了四个月。

薛彩樱不禁感概,这日子过的也太快了点。

“等明年元宵大了,禁折腾了,我们娘俩也回去。”

她一边给赵雪窝整理衣服,一边想象着赵家镇的样子,说道。

“咱们那个面食铺子不知道经营什么样了,你回去的时候有时间过去看看,还有大酒楼,也不知道什么样了,可惜咱家的房子卖了,我还在小园子里种过菜呢,要是夏天回去,还有新鲜菜吃。”

薛彩樱想起什么说什么,“那个时候,我刚嫁过去,和二妮不熟,还产生了点摩擦,没想到如今成妯娌了,对了,雨生不在,我和娘多给杨家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别忘了送过去。前些日子雨生来信,还嘱咐了这事,你说雨生也怪,就这么点事,还捎了银子。”

提到杨二妮的娘家,难免会想起自己的娘家。

继母早就伤透了她的心,她没报复回去就不错了。

爹也不够格,过年那会想要面食铺子,他们但凡在赵雪窝演戏要休她的时候回来找她,她也不会对他们死心。

如今只有一个外公成了她的牵挂,也不知道老爷子去哪了,一走就是这么多年。

知道他有重外孙了吗?

就不想看看他的重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