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4页)

元宵琢磨了两天还真发现了问题,之后对两个人分开教学,每个人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这样没有比较,也就没那么大压力了。

薛彩樱喜欢做点心,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就算是普通的用料她都舍不得,如今搬进侯府,再珍贵的材料都能备的齐,那做起花样来自然更加的得心应手。

水笙也喜欢做点心,王秀英活着的时候她还小,没怎么学过,如今跟着薛彩樱,两个人算是志同道合,做出的点心既精致又可口。

薛彩樱有些憧憬的说道:“可惜了咱家不能出去摆摊,要是再开个点心铺子,不知道得多红火。”

水笙也道:“以前娘就说义母有天赋,还说从来没见过义母这么聪明的,如今见识了义母的手艺,果然无人能比。”

薛彩樱被她夸的心花怒放,“你也不差,假以时日肯定比义母做的好。”

她把刚做出的点心放进盘子里,“元宵和粽棕都练剑呢吧,你把这些点心给他们送过去。”

水笙答应着去了,她来侯府大半年了,已经逐渐适应了侯府。

只是还有些害怕元宵。

尤其最近元宵做了她的教书先生,绷着小脸的时候,莫名的让人心悸。

水笙把点心放到桌子上,喊粽棕过来,“义母刚做的点心,你尝尝。”

粽棕停下手里的剑,撩起衣服胡乱抹了把脸就跑到了水笙面前,捏起一块点心塞进了嘴里,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

元宵没他们那么粗鲁,从婢女手里接过手帕,先把脸擦干净,又喝了半碗水,这才走到水笙面前看了眼盘子里的点心,“我娘刚做的?”

水笙紧张的小幅度往后退了一步,回道:“是。”

元宵捡起一块分两口吃了,什么都没说,从小厮手里接过剑又练了起来。

年关将近,今年一大家子一起过年,格外热闹。

第一场雪落下,薛彩樱打着赏梅花的借口把大家都召集到了一起,摆了一场点心宴。

没过几天,杨二妮托父母从乡下买了两只猪,又办了一场年猪宴。

月牙经常带着孩子住在侯府,临近年关也想热闹热闹,赵家人多,出行一趟不方便,她干脆出银子又在赵家办了一场。

就这么热热闹闹的到了除夕。

除夕过后大家安静了几天,临近元宵又热闹了起来。

薛彩樱带着几个孩子做灯笼,她心灵手巧,做的灯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漂亮,又喜庆。

才刚过初十,几个孩子就已经人手一只灯笼了。

有萌萌哒的兔子、凶萌可爱的小老虎、古灵精怪的小花猫等等。

年年一手提了一个,小脸冻得红彤彤还不肯回屋,一直拎着灯笼追着十五跑。

粽棕也跟着薛彩樱糊了一只灯笼,想送给年年,可惜被年年嫌弃了。

年年瞪着他的灯笼只有一个字:“丑。”

粽棕伤透了心,想拉年年回屋玩,年年说什么都不肯,非要跟十五去西院,粽棕落了一肚子火,回屋跟薛彩樱抱怨:“娘,我怎么觉得年年不像我妹妹,倒像是十五的亲妹妹。”

薛彩樱笑道:“他们两个差的小,能玩到一起,这有什么,你不也和元宵近。”

粽棕觉得这话不对,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合适的反驳理由,看到好吃就把这事给忽略了。

元宵节这天,薛彩樱组织全府所有的孩子也办了一场猜灯谜的活动。

根据猜出多少给礼物。

元宵不愿意和弟弟妹妹抢,只猜了一个,自然是对的。

粽棕猜的最多,猜对了五个,水笙也猜对了两个,十五猜对了两个,睿睿只猜对了一个,年年在元宵的提醒下猜对了三个,每个人都领了礼物。

每年元宵节朝廷都会举行大型的活动。

有舞狮子,猜灯谜,闹花灯等。

天黑后,大家都要出门看灯会,这么多人肯定走不到一起,薛彩樱嘱咐元宵和粽棕一定不能往人多的地方挤,到时间就回来,又让小厮跟着,这才把两个人放出去。

她则带着年年和水笙出了门。

赵雪窝是禁卫军统领,逢年过节是最忙的日子,尤其今天晚上有灯会,别的不说,火烛一类是最要紧的,他必须得保证全京城人的平安。

责任重大,自然就没办法和家人一起过了。

薛彩樱带了两名婢女,水笙知道跟着她,只要顾好年年就成了。

年年想和十五一起,薛彩樱便等着杨二妮一起出了门。

雨生今天没事,换了便领着十五跟在大家身边。

这是水笙第一次在京城过年,她对京城还不熟悉,薛彩樱担心走散了,免不了多提醒了几句:“水笙一定要跟好了我,万一走散了,知道侯府怎么走吧?”

水笙表示知道。

薛彩樱还是忍不住嘱咐:“万一找不到,也别怕,这大街上都是兵丁,随便找一个问问都能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