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3/3页)

沈树人听了这个数字,这才伸出两根手指,戳着王铁锤胸口数落:

“听到了没有!你是孔武有力、下盘稳健,干了这么多年都没出事,那些身体虚的呢?你就不管他们死活?你这种人怎么在这些矿工里有如此威望、让人服你的!”

沈树人这番话也是收买人心,所以说得中气十足,语音嘹亮。旁边其他一些精瘦的矿工,听了之后也都有些动容,开始理解道台大人是为了他们好。

沈树人也趁热打铁继续说:“再说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乱石壁的台阶、改成盘陀缓坡,就一定不能运得更快?

你们现在用的独轮车是装不了几倍,但以后车还是能改的!拉车的牲畜也能想办法换!说不定以后我们会在这盘陀路上铺铁轨、推铁轮子的车呢?是不是轻松得多?是不是能在铁轨上再加一点卡榫、防止铁轮推车往回滚?只要动脑子,那条路总有更好的办法。

但你们仗着体力好,直接挑担子爬台阶,却是没有长进的,今天你能三个时辰挑五十担,过几年你老了只会越挑越少!挑担子的技术也不会进步!配套的器具也没法再提升!这条路是一眼望得到头的!你们就准备挑担子运矿石运一辈子了么!”

一众矿工和管理小吏,被沈树人这番接地气的话一数落,人人都惭愧起来,发现道台大人原来并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真心为他们的安全着想。

一些见识少眼皮子浅的矿工,已经开始下跪哭泣。

“听说这道台大人也是天下名士、天上的文曲星,居然还能做事这么接地气,讲的道理咱大字不识一个的都能听懂。原先那些狗官,一个比一个傲气,鼻孔都朝天了,说出来的话一句都听不懂。”

沈树人也被这些波折搞得有些感慨,一个人走到矿坑边缘高处,俯视眺望这一切,若有若思。

宋明德跟在旁边,想方设法开导几句,说道:“大人,这种事情本来就要循序渐进,不必气馁。”

知县刘民生也不甘落后,连忙跟着劝:“大人,你为那些苦力着想,他们其实也未必懂得。以后再有其他的改良,不如直接以提升产量、提升钢铁质量为要。

这些苦力的生死,你这么重视,他们未必念你的好。再说了,如今这世道,吃不上饭的流民这么多,你用都用不完。

武昌府每年至少有十几万从北方沿汉水南下的豫、皖青壮流民,他们本来没饭吃也是要死的,挖矿死了一些,让其他要饿死的流民顶替上去干活,也误不了事。”

沈树人脸色一板:“是何言哉!亏你还是读圣贤书的!不管这些流民在北方过得多苦,他们逃亡来武昌,想靠卖力气安安分分在这儿混口饭吃,那就是武昌府的子民!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岂可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