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第3/4页)

但相比之下,即使是一起仕清、同朝为将之后,尚可喜与孔、耿二藩的关系依然不太和睦,至少绝不可能互相借兵。

而此战之前,孔有德觉得自己有将近一万人的兵力,依然不是很够,没把握彻底碾压张名振和郑成功,所以他临出战之前,又找到济尔哈朗主子,请求增派一些援军。

济尔哈朗对于这种请求,当然也觉得很奇怪:满八旗的骑兵,根本不擅水战,怎么可能借八旗的兵马帮着孔有德去海上冒险?

面对济尔哈朗的果断回绝和辱骂,孔有德也是老着脸皮低三下四解释:“王爷放心,末将怎敢指望以满八旗勇士助战?末将也不配指挥他们。

只是,如今锦州围城部队中,不是还有朝鲜国王派来助战的一千五百鸟铳手么?海上作战,以铳、炮为先,火器犀利才能多几分胜算,恳请王爷将这些朝鲜鸟铳手暂时借予末将。”

济尔哈朗一听这小子倒没狂妄到觉得汉人能指挥满人,这才没那么生气,在对方给了重贿、陪着说了很多好话之后,才算是把这一千五百朝鲜鸟铳手临时交给孔有德。

原来,朝鲜自崇祯以来,已经被清国两次入侵了。

第一次是崇祯刚登基时的“丁卯胡乱”(当时崇祯刚刚登基,但用的还是天启七年的年号,他哥明熹宗刚死还没换年号),

那一次导致朝鲜不得不放弃对大明的从属、并且不能再支持东江镇的毛文龙以军粮,第二年毛文龙就撑不下去了,随后被袁崇焕找借口杀了。

第二次的满清侵朝就是十年后的崇祯十年、发生的“丙子胡乱”,这一次之后,朝鲜直接被打得必须对满清称臣,随后两年还把王子和公卿嫡子都送到满清为人质。最后发展到崇祯十三年、松锦大战即将开打前夕,朝鲜还被勒令派出一千五百名鸟铳手部队助战。

原来,清军一贯对于朝鲜的军事力量非常鄙夷,但唯独对朝鲜的鸟铳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说一,哪怕到了现代,韩国人也一直以弓箭射术为荣,奥运会上也经常参加各种射击射箭类项目。

而明末的时候,朝鲜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鸟铳手猎户习惯,虽然别的部队战斗力很垃圾,鸟铳手的精度却着实可圈可点。

“丙子胡乱”中,就战死过清军入关前战死的最高级将领、享受贝勒待遇的扬古利,他就是被朝鲜鸟铳手击毙的。(扬古利就是前文提到的阿济格身边副将伊尔德的叔父。他是奴儿哈赤的女婿,不能封贝勒,但享受贝勒待遇)

历史上,松锦之战最后阶段,这一千五百朝鲜鸟铳兵,就是被济尔哈朗安排在锦州城外,负责参与围困祖大寿。现在孔有德需要更多远程火力打海战,就把这支兵力借走了。

有了额外一千五百精锐鸟铳手,他顿时觉得底气都壮了很多,灭掉南蛮子不在话下。

……

大约寅时初刻,孔有德的部队,总算是悄咪咪摸到了笔架山水寨外,仅仅只剩数里远的位置。

总共一万一千多人的部队,搭乘了五十艘明军形制的大战船,运载七千多人的主力。外加两百多艘纵火小船、舢板,每艘只有数名纵火兵。最后还有三十艘中型的快速接应船只,装着一千五百名朝鲜鸟铳手,以接应纵火船纵火后撤下来的死士。

孔有德部的大海船,其实相当一部分都是当年吴桥兵变时,从登莱明军手中抢来的,其中不乏四百料的大船。

当年他们就是直接乘着这些战船渡海投的清。还有少数是最近几年,清人模仿明朝战船仿造的,算是练练手艺。

如今要乘着前些年从明朝那儿弄来的船打明朝,也不可谓是不讽刺了。

至于那些中型快船,则是从朝鲜人那儿仿制来的,非常适合海上对射作战——朝鲜自几十年前,李舜臣抵抗倭军时,就非常喜欢发展海上远程对战,发挥朝鲜的鸟铳优势,不喜欢跟敌人接舷近战。

所以朝鲜的大型战船才会发展出龟船,舱顶都是尖刺,就是防止敌人跳帮,跳上来直接会被扎死。

而眼前这种中型快船,是从几十年前的板屋船改良而来,取消了板屋船方正的船头,以更流线的造型提高航速。

甲板上也不能上人,所有的士兵都要在船舱内作战,打开舷窗往外开枪。舱壁是厚厚的硬木板,有些还包铁皮,可以防止强弩和火器穿透,也能防住红夷大炮的霰弹。除非直接用红夷大炮的独头弹直接命中,才能把这些船摧毁。

当然,朝鲜船专注于鸟铳对射和航速,自然也有劣势,那就是这种船近战非常弱。船的高度很低,近战时会被敌人居高临下,跳帮也非常容易,一旦跟传统大型战船进入接舷砍杀,基本上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