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3/3页)

现代的颍川和沙河,都是流量不大的小河,所以很多人会诧异于“从这里怎么可能走大船一路抵达汴水、迫近开封”。但这个问题,在明朝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自从南宋时,北面金国疏于治水,黄河决堤改道、夺淮入海后,一直到历史上清朝太平天国之乱时(1855年),黄河在元明两朝,都是保持以淮河为入海口的。

当时的汴水、沙河、颍川都是黄河入淮的数条河道之一,水位和流量都比后世要高得多,全部都能全程轻松过大船,只有陆军的部队也很难拦截这些河流的大部分河段。

相比之下,后世重新改道北归后的黄河下游河道,在这个时代其实是“济水”等几条小河。因为黄河干流的改道,只是让中上游的来水往南走了。但黄河下游两岸本身还是有降雨需要汇流的,这点微弱的水量,依然会走黄哥故道,就形成了济水等小水管。

这些地理常识,21世纪的人当然大多数都不知道,可黄得功是当时人,当然是了然于胸了,他也就丝毫不会怀疑沈树人说的运粮后勤计划的道路通过性问题。

于是他由衷钦佩地说:“大人如此谋划,运筹数省如棋局,实在是不世之材!不过,我军要偷袭陈县,再由此沿颍川、沙河迫近开封的话,沿途会更加平坦,不比这上蔡好歹还在汝南山区边缘。

如果在平原上推进,无险可守,被闯贼主力围困、寻求决战呢?”

沈树人无语地摇摇头:“我不是说了,‘结硬寨、打呆仗’么,不是‘结硬城’,就算没有城池,我们自己可以结寨、布车阵、依托大河缓缓而进,

我们有水军之利,到时候李自成围困我们也不可能断我粮道,我的粮道可以通过大河穿营而过,那他就只有强攻。

而强攻的下场你已经看到过了,我们有上蔡这种破城时,就是顶住十倍之敌都轻松,哪怕城池变成普通营寨,顶住五倍也没问题。

而且闯贼已经攻坚连败两场,伤亡、损耗、士气衰落都很严重。气馁之兵不可用,越到后面他就会越不敢孤注一掷、付出沉重代价尝试强攻。我们只要能声援到开封,目的也就达到了,能给陛下一个交代了。”

黄得功咬了咬牙,这次总算没有再质疑,他勇气还是有的,只是爱惜部下不想送死,所以一开始要问清楚。

而只要发现有可行性后,他立刻就跟换了个人一样,变得非常有执行力,只想着怎么去实现目标。

黄得功端起酒碗,一口闷了一大碗,果决问道:“不知大人此番出战,留多少兵马继续固守信阳府、又以多少兵马出击?末将愿为前部先锋!”

沈树人安慰地一笑:“先锋屈才了,黄总镇就跟随本官,带领主力行动。此战我会从上蔡的三万守军中,抽调两万人,再从汝阳的三万人里,也抽调两万,

再加上全部的骑兵、新式火枪部队、全部便于移动的三百斤轻型佛郎机,再加上调来的水兵,一共争取出动五六万人的机动部队。

让刘国能继续领着他的本部人马,以及我军的老式火铳手、全部不便于机动的重炮部队,在信阳府地面上顶住防御战线,拖住郾城的敌人。这两天先把汝阳的部队,慢慢准备集结起来,到时候分进合击,三天后奔袭陈县,打响我军主动出战的第一炮。”

“末将遵命!”黄得功应声接令,自去备战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