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第3/4页)

这如果是真的,完全有可能导致重庆守军士气大振的!

然而,这个问题来人并没有回答,只是很光棍地说:“我们家主也不知道,只听说可能是成都太残破了吧,守军也不提防大过年的会被强攻,都是军中谣传,官府的急报,我们家主还没资格看。”

这种半遮半掩的说法,倒是让白文选多信了几分。

他也是知道的,四川看似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但险的主要是周边的府县。比如重庆、合州、奉节这些都是要冲之地,才难以攻打。

而成都……其实白文选跟随张献忠入川之后没多久,就听说了,其实防御并不坚固。

听说成都的城墙,就是个几百年年久失修的大破烂——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自古以来,四川地区的割据政权,从来就没想过靠死守成都来维持割据。

要守四川,守的都是外围山险之地,真打进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割据军阀早特么投降了。

刘禅当年没坚守成都,五代十国时重用“世修降表李家”的前后蜀君主也没坚守成都,元末明初的明夏政权少主明升也没坚守。

(注:元末时反而是明夏政权的丞相戴寿,一直在重庆坚守,抵抗朱元璋派出的汤和水路军,没让汤和过瞿塘峡,最后少主明升被北路明军傅友德偷度阴平成功就直接投了,戴寿才知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正因千年来的四川军事特征,注定了成都的城防,是不会有人真心好好修缮的,压根儿就没指望守成都,几百年残破下来,容易被火药炸墙或者偷袭破坏得手,也都是正常的。

不管这个消息真不真,白文选如今对于谭家和王光兴等原流贼军队,算是信了七八分了,至少他们提供的关于眼前战局部署的情报,绝对是不假的。

双方都想出工不出力,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少死人,让朱树人这个外来户扛伤害,这一点上,白文选和四川本地部队有共同利益。

当白文选开始怀疑一个更大的阴谋时,前面那些小设定,已经被他当成常识,给默认相信了。

他也不由当着使者的面,主动再次跟监军军师潘独骜提起了部署异议:“潘军师你看!本督早就说官军已经彻底放弃城北渡过嘉陵江攻击了!那儿根本无法通过重型攻城器械!

城西前几天虽然打得平淡,但如今朱树人临阵换将,攻势如此凶猛,若是早听我的,把老营弟兄都部署到城西,今天几乎被破口时,也不至于如此损失惨重!

要不是重庆地势复杂,城西有数道防线,今天一旦被破口,就大势已去了!你还想干涉我的指挥,误了八大王的大事儿么!”

潘独骜被他这般指摘挤兑,一时也无法反驳,只好答应白文选,把城北的老营尽量撤防到城西。

而事到这一步,白文选和潘独骜已经压根儿不会去提防官军有没有可能刺探他们的防务部署了。就算有怀疑,也都集中在“谭家兄弟和王光昌如果再提出投靠,会不会是诈降”这一点上。

人就是这样的,当同时听到多个谎言时,相对不那么像谎言的那个谎言,也就不引人注目了。

而白文选从谭家使者那儿听来的“八大王已经破了成都”的消息,他也压根儿没敢立刻在军中散播以鼓舞士气。

他唯恐其中还有诈,而且眼下的守城局势还不是很紧张,没必要急于把这个消息公布出来。完全可以等到求证确凿了之后,或者是战局危殆、急需鼓舞士气时,再说出来也不迟。

任何好消息对士气的鼓舞效果,都是有时效性的,高兴振奋过之后两三天,也就习以为常了,得用在刀刃上。

而“谭文的使者”走后,重庆守军也果然按照白文选的要求,重新部署了,白文选和潘独骜在指挥权方面的争夺和指手画脚,也进一步矛盾激化了。

……

如此又过了两天,城西的攻打越来越猛烈,好在白文选已经把老营全部集中过来了,一时才没被攻破。

然而最终的转折,还是在正月初五这天后半夜、或者说正月初六的凌晨发生了。

数以万计的官军精兵,突然调动到了绵长的重庆城北方向,通过船只在半夜时分偷渡过嘉陵江,列阵准备,卸载简易攻城器械。

而十几艘在船头装了相当于42磅舰炮级重型红夷大炮的战船,少部分吃水浅的,直接开进了嘉陵江,吃水深的,则留在长江嘉陵江口,直接抛锚下碇石。

寅时末刻,官军开始了火力准备,十几门超级重炮对着相对薄弱的北城墙和城门城楼发动了密集攒射,火力只准备了半炷香的工夫,以免给城西的重庆守军时间调度回防。

而且这边开火的同时,城西的红夷大炮也开火了,同时还发动了夜袭,以干扰视线,鱼目混珠,迟缓守军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