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3页)

至于火药,也会一次性运足十万斤以上,至于铅弹,除了外运之外,还可以考虑在当地自制,守城用的,也未必需要精密的铅弹,什么碎石铁渣都是能塞的。

有了如此重火器,再凭借秦岭之险,三千人绝对能守住了。宝鸡县也会多给一批火器,把守兵人数压缩到五千人。”

曹变蛟一开始想求稳,听总督大人说火器管够,他也就不阻止了。

虽然老式一点的火器开火频率慢,还笨重低效,但站在城墙上是无所谓的。精良的新式武器,当然要给野战部队优先使用了。

另一方面,也是朱树人麾下各军,都要讲究个先来后到,朱树人本人可以因为曹变蛟是一代名将、史书上赫赫大名,就给他优待。但朱树人麾下其他将领,难免会有想法,觉得跟随总督多年,还不如新来的受重视。

为了一碗水端平,最好的做法还是先让曹变蛟拿着老式火器打打防守战,等他的部队跟了朱树人之后,也立了功,经受住了考验,朱树人再给他提高待遇,换装装备,被人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真实世界驾驭人心统治下属,可不是打《三国志》策略游戏——自己原本的军师智力95,新招降到一个智力98的武将,立刻就能把原来的军师撤了换上这个98智的当军师。

更不能说把大骠车卫等将军号空着,就等抓到吕布关羽赵云招降后,就直接给他们升大骠车卫、然后给老部下发个几百两黄金就把忠诚度补回去。

现实世界敢这么干的统治者,早就特么被属下造反杀了。

搞定了兵力部署、节约军粮的事儿后,朱树人就转向陈君宠:“陈知府,不知这汉中一府,如今民生如何,税粮可能供给这两万士卒的军粮?

若是不够,能不能分派一些士卒,闲时屯田?只要种田之余,每年抽出两个月训练,应该也不至于战力下降太明显。就是不知汉中田地可够。”

陈君宠连忙回答:“前些年汉中倒是民怨沸腾,还反复被流贼蹂躏。如今却早已地广人稀,反复战乱中,人口十死七八,富户读书人几乎都被杀尽。

崇祯十三年后,才勉强开始恢复生产。不过税还是不怎么收得上来,百姓此前太苦了,刚缓了两年,今年如果足额征税的话,也才是恢复生产后的第三年而已。

如果曹军门能分出人手,自行军屯,下官一定能清丈出足额的田土拨给耕种,不过收成就难以保证了,本地的水利也是一直年久失修,此前被战乱破坏太重。

下官上任后,两年内拼命劝导百姓重修水利,不可如陕人流民那般竭泽而渔乱垦,但起色还不大。”

朱树人听了这番话,倒是对陈君宠生出几分知遇之感。这年头懂得劝百姓兴修水利,做长久计的,都算是有见识的好官了。

他在武昌时,也是一直督促百姓要兴修水利,决不能搞破坏式开垦,对于那些从陕西流窜来的、流贼投降后务农的,但凡有把那些劣币驱逐良币的劣习带到湖广的,还会严惩——

当然,朱树人从来不是只惩罚刁民,他也一碗水端平惩罚劣绅。对于破坏永佃权,不把保护得力的良田永久给固定佃户租种、想要换地涨租子的地主,朱树人一样屠刀霍霍。

在朱树人治下,租佃权利从来只有一条铁律:谁把田保护得好,谁就有权永久种这块地,不能涨地租,也不能以涨地租为借口,逼对方换一块田种。

如果旺铺老板干得好房东就涨租金或者换店面,谁还特么好好干!

朱树人跟陈君宠略微交流了几句,立刻就表态:“这点可以放心,本官自会支持你的。本官在湖广时,就不顾大明律,对换地涨租的把戏打击甚严。

另外,既然汉中地广人稀,又暂时缺乏灌溉,可以多推广种植本官新带来的玉米。此物产量远高于种麦尚在其次,关键是省水。

只要种麦四成的灌溉水量,就可以养活玉米了。按说冬种麦、春末种玉米,一年两季轮换是最好的。

但夏末秋初也不是不能种,无非顶掉一季冬小麦,而且寒冬之前必须收割,比春末的玉米损失几成产量。既然汉中水利败坏,先顶一阵也好。我这次随军就带来了几万石玉米、土豆,可以作为种子。”

陈君宠听后,也是啧啧称奇:“没想到总督大人还对农桑如此精通,下官实在佩服,下官这就去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