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3/3页)

“不过,真要是我大清彻底占了河北、山西,就能靠河北山西的钱粮财货以战养战了,汉地富庶,两省的供养,还不及辽东么?

到时候也就不用指望辽地转运粮饷物资助军了,就算要撕破脸继续南下,大不了让孔友德水师提前收敛,不给郑成功朱树人机会便是……”

多尔衮反复想了一下,心中如是暗忖,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没办法,主要是吴三桂有退路,有补给,这已经是立于不死之地了,就算败了至少能走,他真的有能力选择把山海关的要塞献给谁。

“也罢,那就依吴将军之议,本王也担些干系,就从蓟门长城入关,侧击李自成。事成之后,河北山西二省归我大清,不得争竞!吴三桂只要努力杀贼,自然许他不用移镇。”

多尔衮痛苦地答应了,但内心其实也没打算彻底执行自己的承诺。他许吴三桂不用移镇,实际上也是暗藏了一个保质期的,那就是在他大清拿下河北、山西二省之前,不用吴三桂移镇。

真要是入关站稳脚跟,两省土地掌握住了,北京城里也住稳了,到时候再来撕破脸皮,问吴三桂要更多,也不迟嘛!

清国从来都没打算长期信守承诺,都只是先虚与委蛇一年半载罢了。

而多尔衮说他也要担些干系,倒也不算虚言。因为黄台吉才刚死四个月,他也还没建立起足够决定性的功劳,来确立其在满清内部的绝对领导权。

眼下济尔哈朗和豪哥,还是有点能力对他的决策指手画脚的,多尔衮要是出卖本该拿到手的利益,也会对他威望有损(在清国人眼里,少赚就是亏,原本可以吃干抹净的条件没吃干抹净,给对手剩了一口肉,那也算亏,是可以追究领导决策者的不力的)

这一切,都需要多尔衮暂时忍辱负重去摆平,直到他真进了北京城,那番泼天之功,才能彻底确立他绝对不容置疑的统治威望——毕竟,先帝黄台吉也没能进北京。

一番艰难的补充谈判后,双方又确认敲定了一些细节,当然这些细节主要是在童逵行和范文程之间谈了,多尔衮不会亲自管那么细。最终,清国和吴三桂终于达成了“结盟而不称臣、愿意作为清国客将助战、并许割二省、许不侵犯清国渤海湾补给航路”的盟约。

多尔衮的部队,也立刻开拔,从塔山由燕山以北草原路线,直扑蓟门长城,从那儿迂回入关。

山海关正面,吴三桂的守城战,也已经惨烈地展开了。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兵马,杀得难解难分,只是靠着天下雄关,吴三桂兵力虽少,却也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