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继承大统(第3/3页)

黄得功是朱树人派去提防福王从凤阳入侵信阳、扩大地盘的。张名振则是运气好,当初堵住了刘良佐渡江。但他们的功劳毕竟要低一级,这些伯爵都是不能世袭的,只有他们本人可以终身担任一代。以后再有功劳,可以酌情再加赏。

其他平叛有功的将领,不够突出卓著的,凡是原本就有总兵官级别,如今也都给个将军号,提高荣誉待遇。

另外,朱树人在这次平定两广、回事途中顺便还把两广和江西交界的赣南山区流贼残部打击了一下,整个过程中,朱树人也给了一些此前崇祯时期被戴罪立功禁锢的降将以表现机会。

比如,一直坚持到张献忠死前才投降的李定国,因为这一世是在崇祯末年被解决的,所以哪怕戴罪立功,此前也不好给官职。

朱树人为了用好李定国、孙可望等人,也是煞费苦心,这次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平叛靖江王的途中刷功劳。朱树人还不好用流贼旧部去直接打叛乱藩王,怕被人指责“以疏间亲”,所以就只能让李定国在赣南山贼身上刷刷。

好在此前残留在赣南的山贼,基本上也是崇祯十五年时、张献忠在衡州决战中被朱树人打崩后,往西逃散的那部分偏师。

所以李定国孙可望奉命去剿辅并用,也算是非常顺利,当地头目听说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只要处理几个截杀守法藩王的典型,其他人都能投军,还足饷确保不被克扣,也就大部分归降了。极少数死硬分子,也成了李定国刷功劳的人头数。

有了这一波名分,朱树人就顺势帮他们请功,让孙可望、李定国都暂时得了一个参将的级别。后续是否能升迁,就看他们带着改过自新的西军旧部,能不能好好在北伐当中立功了

总的来说,潞王朱常汸登基后这一波升赏封爵,已经是很克制了。相比于历史上福王登基时、直接给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都普发式封伯甚至封侯;朱常汸给出的大明爵位依然是值钱的,没贬值太快。

当然,所有应该被升赏人里面,最应该被升的,还是朱树人。

可惜他太年轻,而且他的生父已经被架到了内阁次辅位置上,他也不可能入阁。而爵位方面,崇祯临死前最后一个月,当时为了劝诱朱树人北上勤王,已经把他的克虏侯升为鄂国公了,这也没法再升——

至少目前为止,潞王还没头铁到觉得“因为朱树人被先帝赐国姓,也姓朱了,所以就可以封王”。

历史上郑成功在永历后期倒是被封为延平郡王了,孙可望李定国甚至被封过一字王,但那是爵位彻底不值钱、朝廷崩摧流浪之后的事了。现在南京朝廷还算稳固,朱树人的功劳也不够格破例。

最终各方权衡折衷,朱树人总算是被“加兵部尚书衔、总督湖广两广四川诸军事”。

也就是把他的总督辖区,从湖广一省,扩大到湖广、两广、四川三省,等于是南明朝廷自江西以西的一切事务,都归朱树人全权掌握。另外为了配合数省的辖区,自然也要加兵部尚书衔了。

明朝惯例,一般总督一两个省的可以不加兵部尚书衔,或者只加兵部侍郎衔。但总督三省及以上,就必须加兵部尚书衔,才能统筹全局——朱树人穿越之初,他的第一位官场引路人杨嗣昌杨阁老,就是加兵部尚书衔总督六省军务。

朱树人花了整整五年半,才算是爬到勉强能跟穿越之初杨嗣昌相近的位置,但他的总督区还是小了点,而且少一个大学士、阁老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