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5页)

这也很符合老一辈保守持重满人皇室的思维。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就让他们给多尔衮陪葬吧!

勒克德浑见状,也是血冲脑壳,他知道生死就在一念之间,连忙抽出佩刀,并且让心腹侍卫也都拔刀准备火并。

一边蓄势待发,勒克德浑还一边虚张声势、鼓舞士气:“豪格!你居然敢谋反!你以为你拉拢了九叔公今日便有胜算了么?

就算你控制了外面的大军,今日这院中的亲卫,还是听我的居多!速速放下兵刃,我还能饶你们不死!”

豪格狞笑:“孤既然敢开口,自然内外都有准备,黄口孺子,你以为厮杀就是比人多不成!鳌拜还不动手!”

豪格刚说完,他背后一员虎将猛然跃出,如杀神附体,直取勒克德浑。

鳌拜此人,历史上后来能被顺治重用、托孤,就是因为他当年在硬骨头反抗多尔衮方面,表现很好,所以顺治觉得他忠诚。

而仔细看鳌拜的出身,本就是豪格旗下的,他反抗多尔衮,也算是死忠于故主。现在豪格亲口下令让他拨乱反正,鳌拜岂有不尽全力之理?

眼下这院中的亲卫,虽然人数上看还是忠于勒克德浑的多一些,但无人是鳌拜一合之敌,他势如疯虎连杀十余人,终于杀到勒克德浑面前,一刀将其剁为两半。

勒克德浑一死,其余人没了主心骨,又被鳌拜惯性驱使再杀数人,终于纷纷放下兵刃投降。

……

一番血腥但保密的鸿门宴后,没谈拢的勒克德浑就暴毙了。

至少对外暂时宣称是因病暴毙。

作为副将的辅国将军巴布泰,顺利掌握了六万洛阳清军的指挥权——巴布泰作为奴儿哈赤的儿子、黄台吉的弟弟,那么高的辈分,居然爵位才一个辅国将军。他这些年的卑微憋屈,也可见一斑了。

难怪豪格一拉拢他就拉拢成功了。

豪格彻底掌握了跟吴三桂对战的西征军、又掌握了河南军和山西军后,终于决定让心腹上书多尔衮,请求彻底放弃黄河以南,并且为保存满人有生力量,做出战略调整。

同时,也另外让人旁敲侧击地上书,指出应该有人为之前的连番战败负责任!

这些上书中,还指出了一个问题:从这一年来,明军的反击力度来看,大明原本是打算和清国和平共存的!他们也没多大的决心北伐中原,说不定就是想跟南宋和金国一样长期相持下去!

如果当时大清不去主动招惹、再开战端,说不定大清就能落袋为安,把北方长期占住、一直吃香喝辣下去了!

都是某些人贪心不足,擅开战端,结果遭到了反噬!反而丢掉了更多既得利益!

整个上书抨击、拉拢军队的举措,花了大半个月筹备、期间还找借口换防轮休暗中调兵靠近河北,守内虚外。到了十一月时,终于事态到了彻底图穷匕见的程度。

最关键的是,多尔衮系的连番失败,多尔衮在外领兵的同母兄弟全部死光、嫡系部队两次打光重建,他已经没了本钱!

最新一次重建起来的两白旗,已经被豪格和济尔哈朗渗透,如今两白旗和正红旗被豪格控制,两黄旗则是支持皇帝福临或豪格,反正只要是黄台吉的儿子,两黄旗都支持,

豪格承诺了他不会对他那个无辜的弟弟无礼,也不会谋求自己当皇帝,当着两黄旗将帅暗中折箭为誓,两黄旗就支持了他。

八旗中的五个旗,已经被豪格拉拢了过去,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汉军旗和部分绿营,也被拉拢。

多尔衮指望其他嫡系绿营对抗,也已经实力不足了。

当然,多尔衮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虽然他手头那些他亲自提拔起来、在清廷中只忠于他的绿营,实力已经不足。但哪怕不足,他也依然要搏一把,靠这支力量反扑!

腊月初,豪格带兵飞速回京“清君侧”时,多尔衮便下令了抽调绿营弹压!

然而,这个举动,最终彻底激怒了济尔哈朗,也激怒了其他满八旗老臣——这是妥妥的吃里扒外、“率兽食人”,带着汉人打满人啊!这能忍?

何况,南边的朱树人,也恰到好处地停火了,摆出一副“咱大明也是爱和平的,只要多尔衮这个好战分子不在台上,大明可以跟清国和平几年”的姿态。

与此同时,朱树人还看热闹不怕事大,在对洛阳和鲁南地区的最终进攻中,他大量启用了此前在凤阳战场兵败投明的绿营降军,让这些多尔衮培养出来的部队打前锋打消耗。

而且一边打还一边专门强调这些部队都是多尔衮培养的,各种对着清军信息轰炸,让他们看清多尔衮培养绿营的策略是多么错误,培养出了多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汉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