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4页)

相比之下,那些铁杆汉奸谋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熟读兵法,也熟知汉人武装的作战风格、粮草先行,故而特别擅长搞这类针对性统筹。

面对压力,洪承畴也只能帮豪格稳定人心:“王爷,臣至今觉得,坚壁清野并非谬策,如今这个局面,虽然明军选择了相持,看似取得了缓慢的步步紧逼之效,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推进极为谨慎的前提下的,如果他们把速度提上来,稍微露出破绽,那便是当年萨尔浒的局面。

而已眼下的推进速度,到十月底,他们也拿不下真定县和邢台县,那些关键节点我军还是有留兵支撑的。明军想对我军完成三面合围,可能要到十一月底,甚至拖到腊月!

而今年的冬天,看起来也暖和不了,到时候不但黄河封冻,漳水更要封冻,明军远道而来,不用跟我军抢时间的么?我军坚壁清野得那么彻底,等到北方河流无法用于运粮时,双方的相持必然生变。”

豪格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还没开口反驳,旁边的满达海率先开喷了:“迂腐之言!我军岂能等南蛮子三面合围!再说,就算他们冬天会河流封冻,停止运输,

但眼下河流还没封冻之前,张煌言就在从后方拼命调运军粮到濮阳等地囤积,依我看,说不定他封冻之前就能存够腊月和正月两个多月的口粮了!甚至更多!

等来年二月河道解冻、水量恢复,届时说不定明军已经把我们包围在此地了!春耕之时,阴雨连绵,土地泥泞,我们的骑兵也发挥不出战力。

依我说,我大清仗的就是骑兵之利,而且北人耐寒,要分出胜负就得在冬天求战、速战速决,否则拖下去,哪怕我军运粮损耗小,最终也是我们国力先撑不住!

南蛮子已经有了那么多富庶省份,我大清却是靠竭泽而渔、杀掠河北百姓筹集的军粮,来年春荒后,我们都没什么土地人口可以安心生产了,就算逼人春耕,河北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南蛮子想破坏也很容易!”

满达海如今已经继承了他刚刚过世的父亲代善的爵位,是礼亲王,自然说话也有些分量。他的话很快赢得了其他满人皇亲的支持,纷纷觉得洪承畴太怂、策略的损耗太大。

豪格见状,也只是微微点头:“尔等所言,都各有些道理。不能指望一直耗下去,但冬天南蛮子补给不力、南方士卒畏寒的战机,也不能不利用。”

其他人想了想,又由博洛想到了一个点子:“王兄,既然要削弱明军持久作战的耐力,还要趁着冬天发挥我铁骑之利,不如再稍稍相持观望,找个机会,

等漳水即将封冻时,出兵迂回偷袭、沿漳水逆流而上,攻击内黄,或是敌后的浚县、滑县,削弱明军的粮草集结地如何?

如洪尚书所言,一旦河道封冻,明军就无法再水路运粮了,但陆路的百里之内短途调配,并不受影响。

如今张煌言分驻内黄、濮阳、清丰等地。只有内黄最靠近漳水上游,而且是跟明军后方来路相接。剩余二县,并不直接濒临漳水。所以明军主要存粮,肯定囤于内黄,更后方的屯粮地可能在滑县。

我们等他们抢在漳水封冻前、把大部分过冬所需粮食,集中到最靠近战场的那处漳南码头县城后,再不惜代价突袭攻拔那座县城,把存量彻底抢了或者烧了,则张煌言数十万大军,必然因为无粮过冬、河道封冻无法再运,而不得不溃退。到时候我军再追击粮尽敌军,可获全胜!”

博洛说得意气风发,原本还想再添油加醋描绘一番,把即将到来的决战,说成是另一场“松山大战”。

毕竟当初崇祯十三、十四年那场松山大战的野战部分,就是因为洪承畴的部队冒进被断了粮道,困守后士气崩溃完蛋了。

但博洛话到嘴边,才想起洪承畴现在已经是自己这边的人了,也就留了点口德,没有举例。

负责最终拍板的豪格,在仔细揣摩了一下各方意见后,倒也觉得博洛此言似乎可行。

作为满人皇亲国戚,他们都是熟读《三国演义》的,被刚才博洛这么一类比,豪格几乎觉得自己很像官渡之战时的曹操,而张煌言很像官渡之战时的袁绍。

只要冬天黄河以北河道封冻没法运粮,再把封冻前抢运的屯粮地烧了,明军就没法过冬了。

毕竟,深秋才开始对北方出兵,最大的弊端就在这儿:深秋起兵要想赢,关键是因粮于敌!把敌人的秋粮拿来给自己的兵吃!清军坚壁清野,明军没拿到河北当地的秋粮,那么军粮就是明军最大也最容易破的软肋!

而且根据他的侦查,明军为了转运困难,并没有把内黄屯积的粮食,全部运进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