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有分数线的科举(第3/3页)

折磨了半个月后,十月三十这天,朝廷终于放榜。把全部录取的第一届三百名考生名单全部贴在贡院门口。

有些对自己成绩自信的考生,自然会来亲自观看放榜,但那些有自知之明的,就不来自取其辱了,继续秦淮河上买醉,期待有个奇迹,能有人上门报喜。

而看了张贴的榜单后,考生们还是感觉到了一丝意外与不同:数科的考试,居然不光要贴名次,还非常详细的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详尽地写上了应考者的算学、物理两科各自多少分,以及相加的总分。

要知道,传统的文科科举,哪有给分数的,也就直接排个名次,但究竟谁为什么排在前面,谁为什么排在后面,根本就没人知道理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要品评一篇文章优劣,很多时候是没有明确标准的。

但理工科考试就完全不同了,那都是客观题,答对答错没什么悬念,按过程步骤给分,也不容易歧义。

所以从榜单第一名到第三百名,每个人具体多少分,都是一目了然。因为肯定会存在同分的人,所以遇到同分的甚至直接按照“并列多少名”写出,清清楚楚。

李光地和周培公当日也相约前去看榜,李光地就侥幸发现自己总分148,取在第五十三名,他平时算学有点功底,算学帮他拉了一些分数,可惜物理只是中规中矩,临时恶补也只是中等偏上。看他的数学能进三四十名,但物理只在八十名开外,平均了一下取到五十多。

而周培公非常惨,居然在第二百六十四名,而且他仔细一看,发现居然有二十几个人并列第二百六十四名,因为这二十几个人都是刚好满分200分的卷子总分才116。如果再少一分跌到115的话,那就只能并列二百八十几名起了。

榜单最后实际录取人数超过了三百人,达到了三百零九人。只因为从第二百九十七名开始,有十三个人同分都是112分,都并列,最后只好把这十三人都录取了,也就超录了九个。

不少考生看了这个张榜阵仗,也是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考试也太严谨了吧,直接公然把分数线和录取者每个人的分数,全部公布出来了,比旧的八股科举不知道要精确多少倍,输的人也只能心服口服了。

往年的正常科举,说好取三百人就是取三百人,文章肯定能分出一个高下,到了第三百零一那就是名落孙山,怎么可能出现同分就得都取的情况。

而很快,随着按精确分数录取这个消息传开,很多人又暗暗叫苦。有些人试图查询分数的产生过程,想要看卷子的批阅情况,对分数不服。

也有些人发现,自从用客观数字定分后,似乎也不存在南北分榜照顾,以及特殊地域照顾了。朝廷这次考试的取士地理结构,似乎非常不合理。

有些人就联想到了朱元璋初年的南北分榜,以及后来的东西分榜,幻想着闹一下,为自己的家乡争取权利。

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怀着各种利益考虑的人,都开始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