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林殊文睡了一个时辰, 醒来时隔着窗听见外头的雨声。

山里一片秋色,仿佛晕染了金黄深红的色泽。秋雨愈发密集,山中回荡簌簌响动, 比在村庄里听到的雨还要密集大声。

他弯腰穿鞋,下床后沿寝屋缓慢走了圈打量四周。

寝屋在二楼, 书柜床榻椅子一应俱全,墙上挂有几张弓和猎刀。从窗户朝外眺望, 可以看见半个院子,以及不远处的林场。

他在屋内静静等候片刻, 未见有人上来, 便自行下楼。

步行至一楼的阶梯,看见右侧正在分摞木柴的一名老伯抬头,笑道:“公子醒了。”

林殊文不认识对方,点了点头,询问:“您是?”

“公子跟主子一样唤我义伯就好,这间院子素日里只有主子上山时住着, 我在院里看着,负责打理周遭。”

义伯打了水洗手,走进灶房开盖, 将还温着的菌蔬汤盛了碗, 放在桌上。

“山里下雨后比往时冷, 公子过来喝碗汤, 暖暖身子。”

林殊文坐在凳上, 抿唇浅笑:“多谢义伯。”

说完就乖乖捧起汤喝下。

秋后山里结出的粮物瓜果十分多,有人为栽种的, 还有野外独自生长的。

林殊文口味比较清淡, 严融之走时让义伯留份清汤, 义伯便用菌和蔬菜熬汤,味道带甜,浓郁又不腻味。

林殊文连喝两碗,神情溢出满足:“好喝。”

又问:“严融之还在林场忙么?我能不能过去看看。”

义伯忖道:“这个时候主子应当在山里。”

又道:“林场大多是工人,做活儿嘈闹不说,人也进进出出的,怕公子不自在。”

一听人多,林殊文立刻打消去林场的念头。

“我在屋里坐会儿就好。”

不久后雨停,林殊文又想沿院子周围的地方走一走。

因在山里,附近虽然都是林场的范围,很容易就能走回,可他并未冒然行动,而是问过义伯能不能沿四处看会儿,得到对方的答复,方才走出院子。

义伯跟到门外,林殊文道:“义伯无需跟着。”

他伸手朝周围指了指,又道:“我就在四周能看见的范围走走。”

义伯点头,笑着指向另一面:“过了这片浅树有条溪流,溪流前边有块长着花的长坡,入秋后漫山遍野都是山椿,林场几个工人带着妻子和孩子上来住,眼下花多,妇人时常带小孩到那儿采花,摘了拿回来做花糕蒸花酿。”

林殊文听完点头:“我知道了,多谢义伯。”

******

雨后山里到处都是树叶子的气息,草甸湿润柔软,大半泛着黄。

一袭圆领青袍的少年沿院子右边走了走,又转去左边的浅林。

就如义伯所言,步行百余步就穿过浅林,眼前出现一条臂宽左右的溪流。下过雨,溪水涨高不少,却依然清澈无比,能看见水底下的石子。

他走近溪流仰眸远望,入眼的便是一片色彩绚丽的山椿。

林殊文不禁喃喃感叹,越过溪流,朝生长着许多山椿花的长坡走去。

山坡缓且长,步行过去并不困难。

林殊文很快走到坡下,他喜悦地抬起胳膊,用手指接住一朵山椿。

片刻,前方传来孩子嬉闹的叫声,林殊文闻声而望,只见四名孩子手上拎着竹篮边笑边跑。

孩子们瞧见他,不由停下,好奇问:“你是谁呀?”

林殊文面对孩子还算自在,想了想,道:“我同严爷一块上山的。”

小孩们纷纷“哦”一声,异口同声道:“我们从未见过地主爷身边有像你这样好看的人。”

林殊文解释:“我、我同他今年才认识。”

孩子们不疑有他:“原来如此。”

他们热情地向林殊文展示竹篮里的山椿花。

“我们听阿娘的吩咐等雨停过来采花,明日要做花糕吃,还能用来做药。”

又问:“小哥哥你要随我们一块采么?”

于是林殊文跟着几个孩子沿着矮破采花,他没有竹篮,小孩就摘了片很大的树叶子让他包着花拿好。

他蹲在溪流边洗手,与孩子们道别。

目送小孩子往林场的方向走远,不久后,林殊文听到一阵微弱的嘶鸣。他顺着声音的源头,怀里抱着一兜的山椿花靠近。

拨开草丛,居然是只受伤的猫。

猫的腿露出白骨,正在渗血,看起来很是污秽惨重。

它摇摇晃晃支起身子,又因外伤跌倒。

林殊文站在原地未动,呼吸都放轻了。原本抱有些微惧怕,可见它无法走动,遂定了定神,打量起来。

这只猫和往日见过的猫都不同,呈淡褐色,身上有铜钱似的斑纹,体型纤细矫健,腿长,尽管受伤,看起来仍野性十足。

林殊文观察到它伤口渗出的血开始凝固,皮毛也打结了,便转身往溪流的方向走,摘了片叶子,卷在手上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