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章 桓冲的大礼(第3/3页)

毕竟,一开始,桓氏被分封到荆州的时候,朝廷便忌惮他们的势力,特别准许他们在荆州开私铸。

这样一来,在荆州当地流通的货币就会非常的充足,甚至比建康城的还要富裕。

在强大的兵力和经济力量的支持下,才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桓氏人不服中枢朝廷的个性。

毕竟,我的实力也不弱,你也不可能彻底降服我,那分庭抗礼就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当然是只要境内一乱起来就想抄家伙上去练一练了。

虽然屡次的战绩都不太出色吧,至少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总也算是让朝廷领略到了他们的厉害。

而这样一支队伍,现在居然要坦然的臣服于新任琅琊王,这其中的原因,绝对发人深思。

那还不是因为琅琊王太厉害了,是有真本事的人。

这一点,别人不清楚,桓冲是最了解的。

也正是他一力支持,大晋境内才能呈现这样的态势。

对于荆州兵来说,这也是一大利好。

你看,长久以来,大晋境内的各部分势力的统合都是个大问题,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听从另一方的调遣。

以至于,境内的力量总是无法得到很好的整合。

这其实是一个大忌,尤其是对现在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大晋来说,更是要命的。

本来北方的豪族就在虎视眈眈,各种试探,也早已经掠夺了许多的城池。

而晋之处境呢,那是相当的凶险了。

然而,这一群互相猜忌的人,还说什么也不愿意团结,究其根本,不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超越其他世族的巨大功绩吗?

如果他们之中有那么一个人的话,彻底把桓氏一族压垮,想必,收回荆州的势力,也并不困难。

可惜啊,在王谧之前,就真的没有这么一个人,于是,机会不就让他给捡到了吗。

当然了,王谧也是很幸运的。

在他到来的这个年代,谯郡桓氏是桓冲当家,这位桓宣武最小的弟弟,总体来说,他还是比较讲道理,可以合作的。

于是,凭着襄阳一战,王谧成功的俘获了桓老爷子的芳心,让他愿意和北府兵,也就是朝廷合作。

当然了,这其中也不只是王谧一个人的功劳。

同样功劳不小的,正是王谧的阿翁,陈郡谢安。

虽然谢安并没有提枪上战场,也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而且,老实说,他的心胸也并没有那么的宽广,同时,他也绝对不会制造新兵器,促进北府兵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攻城猎地。

这些都是王谧的优势,是专属于他个人的,土生土长的晋人绝对无法比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谢安也是在用他的影响力安抚桓氏一族,毕竟,之前,他们能参与到襄阳一战当中来,就是看在谢安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