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神秘兵器库(第2/3页)

毕竟,桓玄也还是客人,听说,还是桓冲亲自推荐的,大王也已经许诺了将来会给予重用,那至少在现阶段,还是要保持一下体面的。

不过呢,这份体面也是一时的,长不了。

且看这桓玄的种种行为就知道,这才来了一天就已经沉不住气了,往后,只要是抓住了他的大把柄,还怕不能在大王那里扳倒他吗?

这就是人,那些最朴素的愿望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冒出来,让人们明白,人也不过是人,没有什么特别。

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总是主旋律。

说到底,曾靖他们都属于北府系统,和桓氏一族的这些人,天生就不对付。

这就是一个资源竞争。你想,若是你桓氏一族的人就掌控荆州兵,自己管理自己,可能就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是,你把桓氏一族的人拉到北府来任职,这里本来就僧多粥少,你们还要插一脚,也别怪北府的兄弟们会有所忌惮了。

不说是北府的兄弟,他们还算是客气的。

不客气的,让他们打开王府的大门,站到朝堂上试试看,看看哪一位朝廷大员会欢迎他们?

大王还没有决定要用谁,怎么用,他们却已经暗自较上了劲,对于这种情况,大王表示,他也很无奈。

这就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些偏见,哪里是依靠他王谧一个人的坚持就可以改变的?

本来嘛,晋末的风气就是如此,各个部族之间,各个势力之间,都是水火不容的一个状态。

对于地盘的划分,势力的占据都非常的看重,并且,可以为了这种固有的观念而拼上性命,也绝对不后退半步。

这个时候的人们远不如大唐时候的气象,那种大开大合,包容万物的气度,各方势力,只要是忠诚与我,能为我所用就都可以聚到一起,群策群力。

大唐时候的人们就是那样的思想,于是,有了李氏一族做表率,也就可以化解矛盾,共同向前。

可惜,现在的时代,正是处于各方势力交锋激烈的时候,频繁的战乱,让各种势力都很难拧成一股绳。

于是,想要消除这种矛盾,非几十年的努力都不能成功,现阶段而言,到底还是北伐比较重要,所以,王谧也就懒得管这些事。

老实说,其实也是这些事很头疼。

远比在战场上攻城掠地难度更大,战场上不必担忧他们的团结问题,那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就算是再不团结的队伍,为了自身计也会摒弃前嫌站到一条船上。

况且,这一次的北伐,很明显,是奔着平定中原的目标去的,这是一个多么宏伟的目标,谁都会受到感召的!

并且,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朴素的认知,这一次若是北伐成功,不只是可以把故土收回,还能够把地盘大大的扩充,到时候,还不是他们这些功臣分取利益?

只要仗打的好,到时候还不是人人都有便宜占?

于是,在这样的时刻,就算是再糊涂的人也不会闹不和,都会刀锋一致,努力奋战的。

至于战场以外的事情,目前为止,就不是王谧可以关照的范围了。

只能由着他们去。

虽然北府的将士们眼睛瞪得大大的,行动小小的,但是,目前为止,他们还是给桓玄留了一点面子。

不是为了饶恕他,放纵他,而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

当然了,桓玄也不傻,那些禁忌之地他也是不会去冒犯的。

故而,他这条大鱼也没那么容易上钩。

比如,王府的后宅,那些女眷云集的地方,那可是招惹不得。

虽然,现在的王府里,女眷也不多,不过是王夫人带着几个小丫头而已。

桓冲曾经说过,北府能够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取得那样骄人的战绩,全都是靠了杀伤力巨大的火器。

火器这个神物,在桓冲做出实物之前,桓玄的头脑里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那火药是什么?

为什么要把它们包装起来?

造型奇特的铁管又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要把火药放到那个里面?

虽然原理是一点都没有搞明白,但是,他却知道,火器这个东西,果然是威力巨大。

于是,威力这么大的宝贝,他当然要见识一下了。

阿叔可都说了,建康城里收藏的这些宝贝,比荆州那边的更厉害呢!

要是能弄到几个……岂不是……

桓玄兴致勃勃的四处寻找,倒是苦了暗中监视他的北府兄弟,因为他的活动实在是没有章法,他们也只能是死死盯着,不敢放松分毫。

最重要的还在于,不能被他发现,惊动了他,岂不是前功尽弃?

虽然桓玄对这王府的地形并不熟悉,但是,架不住他有狗屎运加身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