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者不入棋局!(第3/4页)

嵇恒起身,将屋中的竹简抱到案上,让屋外的侍从进来,将这些竹简送归御史府,眼下这些竹简已修订完成,自己也不会再随扶苏前去,因而一切也当结束。

就在嵇恒想重新躺会躺椅时,似想起了什么,又提笔落下了几字,然后将白布黑字用一竹竿撑着,挂在了自己门上。

寒风冷冽。

将白布上面的字吹得歪歪扭扭。

但还是能看出写的什么。

无酒勿扰!

做完这一切,嵇恒如过去般,慵懒的躺回了躺椅,手掌拍着大腿,吟唱着:“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治后,几番啸傲。”

“……”

“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

三日后。

扶苏等公子再次出发。

依旧是那头牛车,不过少了嵇恒,还多了几名公子,一行人穿着小吏皂衣,伴着牛儿沉重的喘息声,一步一步的驶向了雍城。

在这几天内。

齐地叛乱之时,已传至全城。

始皇的征发诏书也早已下发,北原军队的将领涉间率军万人,去齐地渤海郡平叛。

听到涉间之名时,嵇恒微微有些分神。

他听说过涉间。

此人忠直不阿,在巨鹿之战后,虽带兵杀出了重围,但听闻将士被困,最终又杀了回去,在知大势已去后,选择了焚身自灭,以身殉国。

涉间的所为,他同样做过。

因而听到涉间被委以重任,也不禁有些恍惚。

同时。

他还听到了一个消息。

王离被始皇恩赏为了武城侯。

王离的武城侯,跟其大父王翦的武成侯,只有一字之差。

不过对于王离,嵇恒没太多想法。

此人忠臣有余,才能不足。

放在太平之时,才能尚且足够,一旦遇到乱世,王离就难堪大任,非是王离没有才能,而是相对其大父、其父而言,实在有些平庸,加之因为出身显赫,骨子里有股傲气,盛气凌人之下,往往志得意满,不太会把其他将领放在眼里。

最终也害人害己。

历史上王离就因跟章邯有矛盾,最终为章邯之弟章平坑害,继而导致兵败巨鹿之战,而这一切的根由,就在王离放不下自身架子。

不愿为章邯驱使。

王氏的显赫,养成了王离的心高气傲,最终害了王离自身,也将大秦坑入了深渊。

不过嵇恒知道始皇为何要这么做。

平衡!

随着王贲病逝,军中蒙氏威望最高,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镇守北方,军政几乎一把抓,任谁面对这种局面,都会有所提防,其他将领,功勋比不过蒙恬,唯一能跟蒙氏较量的是王氏。

王氏跟蒙氏都世代相秦。

王离跟蒙恬也算是同一代的将领。

不过王离军功太少,直接扶正,对蒙恬构不成太多威胁,所以始皇特意给王离赏赐高爵,为的就是压过蒙恬,蒙恬虽为大秦上将军,但爵位是低于王离的,等王离回到军中,按军功爵制,王离是不用给蒙恬行礼的。

再则。

王氏在军中很有影响力。

王离另类继承了王翦的侯爵,同时也会继承了王氏在军中的遗产,只要王离去军中,过去跟王氏亲近的将领,也会继续去亲近王离,这无形间也达到了削弱蒙恬对大军的控制。

加之王离有些傲气。

王蒙两家都世代相秦,王离跟蒙恬又是同一代人,王离心中定是有些不服。

继而让军队势力分化为了两支。

避免了一家独大。

对于始皇的决策,嵇恒并不认为有错。

任何一位君主,都容不得军政大权交于一人之手,这对君主的威胁太大了,这种露骨的威胁,嵇恒第八世为桓温时是深有体会,那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皇帝也不过尔尔。

不过嵇恒认为始皇做的不够。

始皇只看到了蒙氏一家时代相秦,以及蒙恬在军中威望很高,却是没有看到,南疆的五十万大军。

固然蒙恬因有监督长城修建的职权,近乎独揽北疆的军政大权,但赵佗在南方一样,随着任嚣身亡,赵佗也近乎独揽了南海的军政大军,只是南方环境艰苦,加上通信不便,赵佗又向来低调,不为朝堂察觉,因而并没引起始皇重视。

最终也让秦朝自食了恶果。

对于朝堂近日的所为,嵇恒只是一笑了之。

并没有太上心。

他已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十月已进入尾声。

天气越发清冷,嵇恒早早就回了屋中,只有桑树下的棋布,还在风中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