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大保密项目以及被邀请担任评审(第3/4页)

所以就必须要完善超导的理论机制,最直接的就是找到一些‘更加高温’的超导材料,最好就是常温状态下的超导材料。

到时候,世界都会变得不一样。

……

吴晖谈到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也谈到了科学院超导实验室。

之所以谈到两家大型机构,是因为两家机构本来就有超导机制研究的大项目。

物理实验室能申请到这个项目,只是建立了一个超导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即便是申请到了过亿的经费,和两家大型机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超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上,每个机构都不是单独进行的,他们所做的研究,最终还是会汇总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真正破解超导发生机制。

到时候,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技术才会迎来跨越式发展。

当然了。

对于物理实验室的四人组来说,什么超导机制研究的整体发展,似乎和他们距离很遥远。

比如,何毅,他更在乎能申请到多少经费。

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回酒店的路上,何毅都在不断说着,“如果能有五千万的经费,我们最低也能升个省重点。”

“到时候,就能继续扩招人手。”

“再高,当然更好。”

他说的‘省重点’和项目存在直接关系。

如果科学基金会拨款五千万,学校和北疆省也肯定会进行补贴,甚至拨款对实验室进行扩大建造,内部设备也会进行更新。

这才是发展的重点。

到时候,手里再有个五千万的项目,发展势头就会非常的迅猛。

何毅、肖新宇以及颜静,一路上都在谈这个问题。

王浩只是跟着听了几句,他在意的是项目本身,因为项目直接和研究挂钩。

他觉得破解交流重力场的奥秘,似乎就和湮灭力的发现直接关联。

至于交流重力场……

王浩还真是觉得,他们继续研究,肯定会大大提升交流重力场的强度,因为理论机制的研究,往往和实验直接挂钩。

主体方向是理论机制,也需要不断进行相关的实验。

“如果把交流重力场,提升到20个点、30个点,会发生什么?”

“似乎……”

“也没有什么意义!”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就像是吴晖说的一样,一切的理论机制,还是要为技术发展服务。

哪怕交流重力场提升到了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也根本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超导实验太过昂贵,实现交流重力场,每一分钟的成本都非常高昂。

只要不能降低成本,就根本不具备应用价值。

一行人回到了酒店。

王浩才刚走进大厅里,就见到了王基铭,他对何毅等人道,“你们先上去,我有点事。”

随后就直奔王基铭走了过去。

丁宗权也在旁边。

他们正小声说着话,发现王浩走过来,立刻就站起来道,“王教授,终于等到您了。”

“王教授,好久不见!”

王浩分别和两人握手,有些疑惑的问道,“不是说的后天吗?”

“定的是后天。”

王基铭有些尴尬道的,“但是,我们商量了一下,还是觉得你明天去更好。”

“为什么?”

王基铭看了丁宗权一眼。

“我来说吧。”丁宗权解释道,“明天我们有一个招标会议,主要针对一个大型的科研招标项目。”

“这个项目,我们内部的争议很大。”

“本来最开始,就是把项目给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后来查看申请的时候,发现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报告更好,更贴近我们的需求,而且还有基础实验数据。”

“有人支持把项目给合金实验室,但是合金实验室,您可能听说过,去年的问题……”

王浩有点疑惑的问向王基铭,“王院士,这种项目招标问题,您不能决定吗?”

王基铭苦笑道,“虽然我是研究院的院长,但是针对大型项目还是要统一投票的,而且武钢公司那边来了人,我也不能独断专行吧?”

“我和宗权就商量一下就来了。”

王基铭说着直摇头。

正常来说,一个实验室出现这种问题,短时间再想申请重大项目很困难。

但是,合金实验室找了武钢集团的人,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他们就很难直接把合金实验室排除在外。

王浩听的更加不解了,“我能帮什么忙?”

王基铭道,“您太谦虚了,上次您来研究院说了几句,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啊,最少给我们省下了几千万,甚至过亿的经费。”

“有吗?”王浩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他去武钢研究院转了一圈就没关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