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五年?三年?最后的攻关,完成NS方程论证近在眼前!(第2/3页)

如果找一个很擅长扔纸飞机的人过来,岂不是能把飞机扔过100米?

这个距离实在太惊人了!

好多学生也在讨论起来,“曹老师说超过80米了,打破世界纪录了!”

“岂不是用王老师折的这个飞机就可以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真的假的啊?这个飞机怎么折的?我也要学一下!”

“这太牛了吧?”

在学生们的议论中,体育曹老师带着震惊,把飞机交到了王浩手里。

王浩低头一看飞机,发现有的地方已经折了,下方还有一小片地方沾了水,明显已经‘不完美’了。

他顿时有些心疼。

这可是花了半个小时才折好的飞机,结果扔几次就结束了。

“太可惜了!”

在一大群学生讨论声中,王浩还是带着飞机的‘尸体’离开了,有折痕并且沾了水的纸飞机,已经失去了完美,就根本不再有价值。

其他人跟着一起回去的人也热情的讨论着。

这可是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纸飞机,好多人都想和王浩学一下,具体是怎么折出来的。

张志强似乎意识到了飞机的‘学术价值’,他开口问道,“你这个纸飞机技术含量很高啊,能不能应用里面的技术来制造真飞机?”

“当然不行了。”

王浩道,“这个纸飞机是完美的飞机,它的每一个部分都符合动力学特征。”

“整个飞机来说,每一个部分的重量、形状,和其他部分都是协调、完美的搭配。”

“如果是真的飞机,肯定要加装各种设备,重量就不同了,其他部分也要根据重量进行调整,就不可能做到完美。”

“比如,一些战斗机还会挂弹,那怎么可能完美呢?”

“动力系统更是对完美的破坏,不管是螺旋桨,还是喷气式,会让整个外形变得不协调,再怎么做计算也无法再完美了。”

王浩很认真的做了解释。

张志强疑惑道,“岂不是说,你这个纸飞机,就只是飞的更远?就这一个优点吗?”

王浩满是疑惑的看向张志强,反问道,“折出来的纸飞机,不就是为了飞的远吗?”

“……额。”

张志强想想也对,纸飞机做出来还能干什么?

扔的远啊!

王浩自然明白张志强的意思,但纸飞机确实没有其他价值了。

其中包含的技术也很难做应用,因为协调和完美才是优势,而应用到真正的飞机上,就不可能绝对的协调和完美,相关外形的数学计算,取近似解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听起来越是精确的计算似乎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应用上来说有很多影响。

比如,飞行员。

每一个飞行员的体重是不同的,即便是微小的差别,也会对飞机整体造成影响。

即便是无人机也是一样的,因为有动力系统的影响,实现外形上完美的设计,反应到现实也会受到动力以及其他设备影响,完美的外形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因为如此,王浩才感觉自己的‘大成果’就是个鸡肋,发表出去肯定是不行的,但想实际应用到计算中,似乎也没什么前景。

等回到了实验室以后,他还是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总结,准备把内容进行保密性上报。

至于有什么应用价值,还是让其他人去思考吧。

……

网络时代,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当天王浩在操场上实验纸飞机的视频,就被上传到了网络上,几个人扔纸飞机的过程都被拍了下来。

复杂的数学是网友不关心的,扔纸飞机相对就有吸引力多了,尤其内容还非常吸引人。

王浩折了个纸飞机,有学生一下扔了八十米。

这个距离太惊人了。

网络上到处都是讨论,“一下子能扔出去80米?连王浩教授都扔了超过50米!”

“这个纸飞机太牛了吧!”

“我从小折的飞机,就从来没有超过三十米。”

“刚才我特别试了一下,折的飞机只扔出去十米……”

“这个是什么飞机?哪里有卖?”

大多数普通人知道消息,只是看个乐子,顺便跟着讨论一下。

最多就是觉得,设计个纸飞机飞的远、很科学。

仅此而已。

专业人士看到的更多。

好多专业人士就在讨论纸飞机中蕴含的技术含量,“这需要非常精细的计算。”

“牵扯空气动力学、NS方程,以及力学知识,很多很多内容。”

“这种计算简直无法想象。”

越是专业的人,看到的东西就越多。

比如,一些从事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的学者。

东港大学,数学教研办公室。

好几个数学教授都在讨论王浩的纸飞机,网络上有一群人在讨论,他们自然也看到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