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第2/3页)

“好~~”

王浩还想着降低钢材含氧量的问题,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他才想起何一说的具体是什么,反重力研究中心的新设备已经到位,可以进行新的实验了。

这一次实验可是很了不起的。

他们所制造的新设备,能够制造出超过75%的四重叠加反重力场,简单来说,就是四台高端反重力设备,以正方形的形态摆在四个方向上,让反重力场均匀的叠加在一起,就能制造出四重高指数叠加力场。

“叠加力场,也就是强湮灭力的研究也要注意一下……”

这是国际最高端的科技研究。

“强湮灭力,磁化啊……”王浩思考的忽然一皱眉。

当把叠加力场的磁化反应,联系到了钢材含氧量问题,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念头——叠加力场的磁化反应,可以帮助钢材继续降低含氧量。

“!!”

王浩顿时瞪大了眼睛,兴奋的消化着这份意外之喜。

叠加力场边缘磁化效应?

钢材降低含氧量?

“对啊!”

“如果是给刚才制造过程增加一个工序,不管是看任何的资料所知道的工序,都已经被人用过了!”

“那些工序自然不可能带来帮助!”

“强湮灭力带来的磁化效应不同,那是强空间挤压带来的影响,具体有什么效果也不一定。现在也只是制造磁化……”

“磁化,是因为强湮灭力干扰,让电子产生了定向运动……”

“不同的物质,针对同等的磁化效应,反应也是完全不同的,新的领域、新的方法,可探究的就太多了!”

“也许就能继续让钢材降低含氧量!”

“……”

在把事情想明白以后,王浩马上就去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也看到了刚组装好的大型设备。

何毅介绍道,“王院士,这台大型设备是上次那一台改装的,添加了一个新的反重力装置,就是最上面那个倒立的。”

“其他也有修改,我们使用的CW013,效果相对更好一些,制造出的反重力场强达到了76.9个点。”

“四重叠加,边缘磁化效应肯定更明显。”

他说着谈起了国际合作研究,“我们上次的数据已经报上去,阿迈瑞肯的三家机构,徳国、瑞仕的机构,前两天也都上报了数据,新数据更新了很多。”

“现在新的研究,这个应该不在合作犯愁了吧?”

“不在。”

王浩摇头道,“这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要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新的研究。”他说着问道,“对了,高能所那边怎么样?他们什么时候来安装设备?”

他说的是新实验室。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申请了新的封闭式实验室,是在距离市中心五十公里的管控区。

新实验室会和高能所合作,安装能制造高磁场的设备,用来研究高磁场对于反重力场的定向偏移问题,再结合高强度叠加力场,也许就能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强湮灭力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何毅道,“我们一直都在沟通,他们是在准备,估计也就是下个月吧。”

王浩轻轻点头,思考着交代道,“这样,我们先不着急进行实验。我联系一下其他部门,协调个研究团队过来。”

“啊?”

何毅听罢很是不解。

王浩没有多做解释,就只是让他继续准备实验,随后就给科技部和航空集团分别打了报告,并通过航空集团让航空材料院派个材料团队过来,还要带上一些高端设备。

这就不是几天能完成的了。

王浩要做的很简单,就是要对高强度叠加力场下的磁化金属,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测,以便了解金属所有的变化。

另外,他也想从合金、钢材等金属材料制造过程下手,看是否能把‘叠加力场边缘磁化’流程,添加到制造过程中,来发现一些非常有效的作用。

这显然是大型的研究。

其中牵扯到了强湮灭力,又牵扯到了合金材料,相互结合也足够吸引人了。

航空工业集团对于王浩的研究,自然是百分百支持的态度。

反重力叠加力场的研究和他们无关,但牵扯到合金材料就一样了,花费再多也要派出团队支持。

……

史桂芳、娄建平等人,已经回到了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

他们带回去的是会议总结,也就是王浩的一些建议,金属实验室也根据建议,在特种钢改进流程中,增加了几个制造工序。

一系列的实验花费了有半个月时间,但最终效果不算太理想,但数据还是继续有了降低。

在会议上,万益明拿着详细的报告,认真总结说,“过去的半个月时间,我们连续进行了几次实验,所制造出来的特种钢含氧量都在4ppm左右,最低数据是3.98ppm,最高则是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