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归途(第2/2页)

后面连年寇边的话,也不适宜再说了。

亦不剌听得懂就好。

“其实没有人愿意打仗。我们是鞑靼人,你们是汉人,我们也会想凭什么你们占据着肥沃的土地,享受着适宜的气候?如果你每到冬天看着牲畜和人饿死,南侵也会是你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马荣似乎也很难反驳。

“亦不剌统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陛下也在军学院中提到过。”

“喔?”

“陛下说,天下的事善恶、正邪其实不一定每一次都好分。如果这些想不通,那么就想想自己是谁。大明的将官,首要的是什么?自然是为大明而战,保护大明子民。陛下也提到自身,天子是天下之主,他的职责便是要励精图治,为天下人创造一个盛世。对于统领来说也是如此,让永谢布部落里的每个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都能够更好的活下去便是您的职责。”

“你看起来很敬仰你们的皇帝。”

“这是我们每个汉人血脉中都存在的,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每当出现这样的圣人,我们便会自愿追随。所以周总兵说的对,达延汗绝对赢不了。因为即使我们败了一次,天子也有能力再次出兵。”

亦不剌了解的越多,他便越产生无力感。

马荣说的都是事实,对于未来的判断也是基于事实的合理推导。作为一个小部落,碰上这样厉害的中原皇帝,他也没有办法。

除非他愿意西迁,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的口才很好,我计划安定以后与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两个万户的部落取得联系,邀请那两个老朋友过来,他们对达延汗也是一向不满,到时候便让你来当说客。”

“好!”

达延汗在进行统一蒙古的行动,自然会导致这三个万户部落本能的抗拒。

而亦不剌的行动实际上也会对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部落产生影响,同为右翼三万户,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现在死了次子,谁也不会保证达延汗会不会就此下定决心用武力解决。

这种猜疑一旦产生,想要弥合其实非常困难。

这些马荣全都想好了。

相比于他每天沉思,

他的哥哥马胜则简单的多。

当日在战场上,他遇到了一个叫嘎比亚的鞑靼勇士,因为自己已经先酣战过一回,体力下降,所以导致他在嘎比亚的手上没讨到便宜。

这可叫马胜受不了。

如今两军合并往南,闲得没事,马胜就到处找这个人。

只可惜他不通蒙语,不知道名字,只能凭着记忆中的样貌到处去找。

所以说这两兄弟也是奇葩,一个在上层之间来来往往,一个在兵卒里头东找西找的。

就这个过程,花了他小一个月。

找到之后在蒙语不通的情况下,两人先约打了一场,结果没有分出胜负。

后来打得更多,以至于都快成两边士兵的一个‘节目’了。

而且周尚文和亦不剌都知道此事,为了免生事端,就令他们空手比试。

打到最后,两个人也都熟悉了,

马胜这个高傲的人更是不得不认可嘎比亚的勇猛,

不过他头脑简单,又心直口快,在马荣带着他见亦不剌的时候,

他就说:“亦不剌统领,你的帐下确实有很多非常勇武的士兵,嘎比亚能在我手里不败,也算是非常厉害了。反正你也和我们大明结为友好了,不如把嘎比亚这样的人也给我们,我一想到和他可以共同战斗,就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大哥讲这个话,马荣也没有想到。

这实际上是永谢布部落的士兵仍然像原先一样由亦不剌统领,还是要编入明军中的问题。

不可否认,艰苦的生活环境,锻造出了鞑靼人优秀的战斗品质,他的骑术确实优于一般的明军当然,汉人与游牧民族竞争,凭借的也不是单兵作战能力就是了。

这种部队若是能够作为友军,马荣一定能够发挥出它更大的实力。

不过,军力问题是非常核心的问题,拿在手里还能说话,交出去,就是听天由命了。

马荣原本是计划后面再说,却没想到马胜就这么点了出来,这搞不好就会使亦不剌误会。但他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所谓的归降,其内涵就是失败者要满足胜利者的要求。

而且他也好借此看一下亦不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