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第五日晚(第2/2页)

大朝会进行到这个程度,许多议题都有了结果。但复套还被压着,话虽如此,也不能一直压着。

第五日晚上。

天子突然星夜召见内阁、六部九卿和英国公、成国公等最主要的大臣。

第六天已经没其他事了,今晚必须要说清楚。

这么十几个人都到了,朱厚照终于开口,“有一份奏疏,朕已经在怀里揣了好几天了。朕,看了以后是痛心疾首,始终夜不能寐。”

皇帝这样讲。

李东阳、谢迁、杨一清、王鏊、英国公五人列第一排,都跪下来。

“主忧臣辱,尤以内阁为百官之首,未能解君忧,实臣等之罪也。”

“李阁老。第一日,你劝朕罢兵而安民,按理说,这样的奏议朕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可你们知道,为什么朕压到了今日?”

大臣们当然都疑惑。

朱厚照把手中的奏疏举起来,“答案都在这里。已退出民牧的县,百姓依旧沿街乞讨,路有冻死之骨,触目惊心,以往,朕竟不闻也。所以朕不确信,是不是朝廷耗费了千万两白银,全面退出民牧以后,百姓就真的能过上好日子。”

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家都知道今夜不是小事。一时间都多少有些噤若寒蝉。

朱厚照有些看出来,“你们都不必害怕。今日朕所说之事,非众臣之过,朕亦有过。刘瑾,你将这道奏疏,给各位看看。”

刘瑾自然知道那是什么,

就是四川那个不知道哪里来的知县,顾人仪上的。

然此事,牵涉甚广,皇帝,真要如此吗?

“陛下……?”刘瑾跪了下来,“去年,朝廷与鞑靼打了仗,今年小王子说不准便会兴兵报复。而京畿之地,关乎天下,一乱,天下震动啊!”

朱厚照握紧了拳头,催道:“去!朕心中有数。”

所谓皇庄、官庄之事,在明朝中期也算是个较大的议题,许多著名的臣子都给天子上过奏疏要求皇帝退还庄田。只不过明朝的几任皇帝都不理罢了。

但朱厚照并不真的姓朱,他是为了汉家百姓、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才想当好这个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