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第2/2页)

至于毛语文,他受封南宁伯以后,被派到河套地区,做了二把手。

现在的河套总督是武功伯马荣,他是周尚文之后,大明最为惊才绝艳的年轻将领,当然了,现在也三十多了。

马荣善于骑兵作战,镇守河套之后依托这个大兵营和养马场,把原来的河套兵带成了令蒙古各个部落闻风丧胆的大明铁骑,并且他的部队里面还有一些投降的蒙古骑兵。

当初王守仁到底是个儒将,还讲些什么怀柔手段,马荣则是不管。

而要说这两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马荣带出了一部分游牧兵。

游牧和农耕是两种军事文化,农耕文明的部队是打不远的,打得最远的霍去病属于以战养战。剩下的一个粮草先行,先让农耕军队晕倒在地。

两千里大漠,粮草没办法先行。

游牧不一样,他们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所以什么匈奴、突厥、蒙古,足迹都是横跨亚欧。

马荣因为懂得蒙语,接受了一部分蒙古文化,更重要的原因,是皇帝支持。

所以说他这里是有一部‘以战养战’的河套兵的。

这是好听的说话,不好听的说法就是会抢。

这是军纪问题,如果没有皇帝支持,他自然是没办法做得起来。

河套的事暂且不提,

朱厚照现在关心的是锦衣卫。

他考虑了一下,吩咐说:“这件事还是不要瞒着韩子仁去查,君臣猜疑,非朕所愿。直接和他明讲,就从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往下查,尤址,这件事你看着他做。其中尺度如何把握,你该明白吧?”

尤址微敛眼眉,“陛下放心,奴婢一定让锦衣卫给陛下一个交代。”

“接下来的许多事,朕还仰仗着锦衣卫呢,若是他们腐朽不堪,那要之何用?或许,是他们这些年过了太舒坦了。或许,也不止是这一桩事。”

尤址就知道会这样,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不过锦衣卫也该来一回严加整顿。

皇帝向里面走,只留下冷冷的一句话,“先摸一下底,等景旸的事结束以后,再正式开始。还有,不要透露朕是如何知晓的。”

“是。”

尤址脸上没什么表情,随后离开了这里。

锦衣卫也随驾来了行宫,他得马上过去。

厂卫原本是一家,他们都是天子的左右手,不过在正德一朝,锦衣卫更加显得风光一些,东厂呢,势力不是很大。

所以双方其实是有些竞争的,有时候天子还会故意看看他们到底谁把事情办得更漂亮。

现在天子用他来揭锦衣卫的丑,足可见之狠。

因为他是不会给这些人留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