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遥远的记忆(第2/3页)

奶奶每天都会来接他放学。

刮风下雨都来。

因为他是在城里上学,每次回哨兵岭的家都几乎是坐末班车回去。

等进了寨子后,天都要黑了。

尤其是在入冬之后……

风好冷啊。

至今陈景都还记得晚上寨子里的风刮在脸上的感觉,简直跟刀子一样锋利,不过奶奶织的那条毛线围巾也是真暖和。

那时候的陈景,身子骨比同龄人弱得多,常常走一截山路就要歇一会。

所以往往到最后,基本上都是奶奶一边听他絮叨地说着学校里的琐碎,一边背着他摇摇晃晃地往家里走。

“今天老师又表扬我了,还说让我继续努力,学期末可以评三好学生!”

“嗯!我们家景景最厉害了!”

“奶奶!后天就要开家长会了!你千万不要忘!一定要准时去!”

“奶奶记着的,怎么可能忘哦,等开完家长会,奶奶带你去饭店吃好吃的!”

“那……爷爷呢?”

“咱们不管那个老东西!谁让他一天天就知道扎在书房里不出来!连我们家景景的家长会都不去!饿死算逑!”

“嘻嘻!那我们自己偷偷去!不告诉他!”

“对!就我们俩去!饿死那老东西算了!”

老太太故作凶狠的语气还犹在耳边,陈景眼前的景象却又忽然变了,变到那一年……

森白整洁的病房。

弥漫着消毒水味道的空气。

那张躺着老人的病床。

还有什么?

陈景也回忆不起来了。

哦,对了。

还有剩下的半碗鸽子汤。

“景景长大了……奶奶知道的……是奶奶没用……以后都帮不了景景了……”

“奶奶帮你攒的那些娶媳妇的钱……记住去银行取出来……那些都是你的……别让你爷爷那个老东西糟蹋了……但……”

“你爷爷其实也没那么坏……那个老东西只是精神有问题……我知道的……我早该跟你说的……”

“听奶奶一句话……别恨他……他其实心里都是你……”

老太太在病床上吃力地睁着眼睛,说话的声音轻得像是蚊子叫。

床边有很多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围着。

有人在说话。

有人在记录。

有人在摇头。

“今天景景买的鸽子汤好喝……下次别买了……你勤工俭学挣的钱自己攒着花……”

老太太神志不清地说着喃喃呓语,浑浊的眸子里是一种生涩的晦暗,但骨瘦如柴的手却还在床边轻轻晃动。

“景景是不是没钱花了……没钱要找奶奶要……奶奶兜里有……”

“鸽子汤奶奶喝不下了……景景记住一会趁热喝了……”

“景景最喜欢吃烤串了……”

“景景……”

“景景的毕业典礼……奶奶不去就没人去了……没人陪我孙子照相咋办啊……”

咋办啊。

陈景至今都记得。

老太太临终时都还在念叨这三个字。

陈景记得当时自己根本就没哭。

脑子里一直都在重复这三个字。

是啊。

咋办啊。

我以后就没奶奶了……

“老太太这个年龄了,走得也没有痛苦,您节哀顺变……”

“没事,迟早会有这一天,我知道的。”

“殡仪馆的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您走之前麻烦把费用结算一下……”

“不好意思啊!我马上就去!”

陈景记得自己自始至终都没哭过,直到老太太下葬了他也没哭,一直都很平静的为她处理着后事。

他觉得这是自己突然长大了,成熟了,学会用大人的方式来看待生离死别。

自那以后陈景的生活中也只剩下学习与工作,直到那天……

同事帮还在加班的他带了份鸽子汤饭。

然后他就疯了。

像个疯子一样,抱着外卖餐盒坐在工位上失声痛哭。

也是至此他才明白那个道理。

亲人离世最悲伤的并不是离世的时候。

而是后来。

当我们逐渐将逝去的亲人从生活中剥离,哪怕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空旷感与虚脱感,甚至粘着血带着肉,我们也终究会习惯如此。

直到那一刻。

生活的某个细节忽然与过去相遇。

痛彻心扉的悲伤会在瞬间将你吞噬淹没。

记忆中的缺憾,内疚,自责,后悔……

所有的一切。

终其一生都难以弥补。

“景景你别吓我啊……”

陈伯符感受到肩上传来的异样,下意识回头看去,只见陈景双目呆滞地望着前方,泪水止不住在脸颊滑落。

“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们马上就到家了!等回家爷爷帮你调理!你不会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