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换个说法而已(第2/3页)

可惜现在打电话有点麻烦,还要像以前那样,打到棉花厂那边,让人通知姑父家的人,再让人通知到村里。

燕长青只能安慰自己,不要急不要急,等几天就好。

建市场肯定要装联系电话的,到时候用电话就方便了。

……

无事可做就去看看市场,现在油田这边时时都有桃树乡几个村摆摊的,有几个都常驻这里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的吃住问题,反正是为了早上赶集尽早摆摊,都隔几天才回去一趟。

一边走一边拿小本本记着,看看这年头大家都缺啥。

结果记着记着就发现,缺的挺多。

比如现在很多常用品,像水桶脸盆之类的,还是用铁皮做的。

塑料的则是那种看起来厚度都超过一厘米厚的胶盆,还有一种胶桶,同样有半指厚。

这两种东西材质不同,但是都有这时代的三大显著特点,价高笨重不美观。

优点只有一个:耐用。

铁皮的还会锈蚀坏掉,但是在如今工业不够发达的年头,铁皮桶却是相当流行的,虽然挑水的时候,单单是两只铁桶就够沉的。

那种胶盆胶桶只要不摔打基本不坏,买到质量好的,三十年不坏是正常的——但是市面上经常卖一些便宜货,质量不能保证,用不到那么久。

有质量不好的也不怕,这年头还有几种职业,比如粘胶盆胶桶,修铁锅铁桶换底补漏的……

也就是说东西坏了是可以修的,不像多年以后,用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坏,坏了干脆直接送垃圾堆上去。

燕长青只是略一考虑,就打算去寻找一下将来更流行的塑料盆塑料桶之类的产品。

主要是美观大方,虽然质量差了点,可是价格便宜又好看啊!

像现在这些胶盆胶桶,要么紫红色要么绿色,看着就不好看,让人买一个摆家里几十年,坑人啊!

考虑来考虑去,恐怕还得去找厂家进货。

生产起来太麻烦,而且什么都生产也忙不过来。

如果非要搞自己制造,那就选技术含量基本没有,纯靠人工手搓的最好,也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毕竟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高不起来。

三十年后当地还有一些工厂,工资两三千块钱,都有人抢着进的,不怕没人干活。

像个街溜子一样转了一大圈回去,小本本已经记了不少东西。

差不多够用了!

……

考核专业水平的时候,燕长青选的还是比较熟悉的赛马。

这曲子拉起来欢腾,喜欢的人特别多。

微微鞠躬,自我介绍,开始演奏。

演奏结束,鞠躬谢礼。

场子还静默了片刻,然后掌声响起来,最前面中间的那位起身:“好好好,真不错。”

然后他朝左右看了一下,特别是祝昌盛:“我想你说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了吧?真不错,这样的水平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我很期待五一演出时,其他人也听到这样好的曲子时,还是这么一个小艺术家演奏的,那惊讶的表情……”

燕长青微微一笑,再次表示感谢。

这事儿稳了!

去市里演出的事儿定下了,编制的问题也彻底解决。

还真稳,等其他节目也演出完毕散场。

祝昌盛开心的很:“好了,走先去照个工作证照,明天工作证就能出来了。演出的事儿你准备一下,到时候我通知你,争取还保持这样的水准,来个一鸣惊人。”

那可太容易了,咱这技能绝对能保证稳定发挥。

燕长青点点头答应下来。

祝昌盛又笑着叮嘱了一句:“江城那边的货准备好了就赶紧运过来,咱们这边已经通知下去了,现在职工们还是挺期待的。”

这个也没问题,冯一贵只要不开口说话,就是个绝对靠谱的人。

还有自己带领村民致富的问题,祝昌盛还挺关心这个:“我看现在街头摆摊的货物越来越多了,你们那几个村子,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比如盖新房子之类的?”

盖新房是最直观可见的,上新闻就有说服力了。

“没那么快的。”燕长青笑着把手扶拖拉机的事儿说了一下。“都是穷日子过惯了的人,不刺激一下,他们都恨不得把挣的钱挖个井藏进去,根本不舍得花。”

“不过现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最多半年,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村里稍微有点钱,周围十里八乡的来给年轻小伙子们说亲的都多了起来,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盖新房,买拖拉机等。”

祝昌盛点点头:“嗯嗯,你都有照片是吧?哈哈,到时候要是想做新闻,直接从你那找几张照片就行吧?”

“那没问题。”燕长青这次答应的很痛快,想做市场就得宣传,新闻才是最好的途径,关键还免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