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好久没赶集的人(第2/3页)

秋收是没法偷懒的,手扶拖拉机最多能运输和碾场(黄豆),其他的比如割黄豆砍玉米都干不了的。

还有出红薯,给学校上交红薯杆等等。

燕长青也不是白领人家月饼的,他还要准备十一的节目,去参加演出等等。

所以今年的他都没时间带熊孩子们捉蛐蛐了,不过也不需要他带,都是小学生了嘛!

再然后就是种麦,村里的手扶拖拉机多了起来之后,种麦当然也变得简单起来。

……

等到麦子种下,真正进入农闲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

批发市场已经越来越走向正规,陈有亮现在已经开始根据销售情况,逐步向各个供货商订货。

周边还有一些小企业,直接把货运到这里,等到下次通知送货再来收货款尾款。

市场越正规,就意味着燕长青越清闲。

导致燕长青上小学生课程都上的不耐烦了。

实际上申校长都找过他:“你跳级多好,现在低年级课程对你来说就是浪费时间……”

燕长青表示:“这是童年美好记忆,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为啥要去跳级?”

申校长无语的很:“可以早点上初中,读高中,考大学!”

“然后呢?”燕长青再问。

“分配工作,为四化……”申校长说不下去了。

面前这位同学,先不说他现在有多少钱,单说工作都比自己这校长还让人羡慕,不去上班工资还比自己工资高,关键还能月月发到手。福利好,中秋月饼都是发的那种农村基本没见过的。

据说有豆沙月饼枣泥月饼什么的——校长在学校里听熊孩子们吹牛听到的。

想了又想,申校长继续劝:“你这么聪明,完全可以考一所好大学,将来搞科研……”

燕长青回答:“我现在带着这么多人致富,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学校里的事儿。”

“你不觉得村小学的学生们比以前多了吗?而且知道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多了。我在学校里转一圈,至少我们那附近几个村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们,上课都会认真点。”

“我一个人去搞科研,和我多让几家人致富,多让几个孩子好好上学,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未来,到底哪个更好?”

申校长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孩子们不上学,那未来根本没有选择,只能在家种地——他现在还想不到将来这些孩子们大部分还有另一个选择,不种地去打工,当个工厂螺丝钉。

所以他认为燕长青说的并不夸张,让原本不能或者不想上学的学生们来上学,确确实实是在改变他们的人生,尽管这些孩子们现在认识不到。

但是他身为校长还是知道的。

算了,不劝了!

爱咋咋滴吧!

心累的校长走人了!

……

于是燕长青彻底自由了,他开始每天到学校报到。

等到别人开始上课,他的身影就出现在了申庙村的小诊所里。

反正都是上学,学什么并不重要。

在小诊所里,申医生还会给他实习的机会,让他给病人扶脉开药。

当然最后申医生还要重新扶脉检查药方。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来的不是什么急病。

理论知识燕长青已经储备了很多,现在他欠缺的就是实践。

申医生是最适合的指导老师,他可能指导不了重大疾病,但是他是“全能医生”。

一个从卫校毕业,在农村地区行医将近二十年的医生,究竟全能到什么地步呢?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烧开药,以及劳累过度导致的腰酸背疼需要扎针,他还能上到拔牙看眼,下到鸡眼脚气,中间还兼顾一些农村小夫妻久婚不孕,难言之隐等等。

对了,有时候还要负责一些接生的活儿。

至于一些意外导致的外伤,只要不伤及内腑血管,那对他来说都是小问题,有需要的时候缝几针也不是不能干,反正伤口又不讲究美观。

所以他这么耐心指导,觉得不好意思的燕长青,只能给诊所增添了一些书籍,更换一些最简易的医疗器材,比如针灸的银针和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等。

申医生没和他客气,还问能不能把燕长青没注意到的“呼吸皮球”换了。

燕长青不是没注意他是注意了没认出来。

呼吸皮球是这年代最简易的呼吸器,就是一个皮袋子,通过按压帮助人呼吸。

用的少,但是一旦使用,就可能救下一条命。

价格也不贵,燕长青随手就在采购名单写上了这个,随后等东西买回来,他还学了使用方法。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流逝着,日子过得格外让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