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余音绕梁(第2/3页)

……

一路奔波,入住,睡觉。

第二天一早先去央视报个道,给熟人陈廷柱交待一下自己居住的地方,如果有事可以及时去通知。

彩排其实还早,不过燕长青怕冬天火车出行受阻,提前了自己的出发时间。

然后和祝昌盛老郭老宋三人出发,找了半天,才找到一条胡同里面的二胡店。

这里是陈廷柱帮忙问的,说这里做二胡的老师傅,是京城老乐器厂退休的,二胡做得好。

当初燕长青那三十块钱的二胡其实也不算差,好歹木头也是红木。

不过红木也分好坏,三十块钱买的肯定值,可拿到京城来,就有点拿不出手了,所以这次干脆空手来,到这里买把好的。

等燕长青拿着二胡走出胡同的时候,略有遗憾,原来传说中的怪癖老师傅并不多,大多数只要钱到位,东西都是可以随便卖的。

他还以为会遇到什么种种考验,最后自己靠着二级技能震惊四座,最后老师傅拿出珍藏多年的八二年二胡相赠,一分钱不要呢!

想不到,还是一笔买卖。

……

第一天刚到,燕长青看其他人都挺累的,自己又刚买了个新二胡,也不打算出去了,准备在宾馆熟悉一下刚到手的新伙伴儿。

原本几个人安排房间的时候,怕他休息不好,想让他住靠里面点的房间。

不过燕长青觉得,窗口朝大街的更舒服,再说他又不怕睡不好。现在倒是刚好,窗口靠大街的位置,正适合看着外边的天空练二胡。

其实看着窗外的这年代的京城,真的挺有感觉的。

路很宽敞,不用担心到处堵车,大家骑着自行车也照样很开心。

建筑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印记,有古老的四合院,也有近现代的小平房和瓦房,还有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走在街头,似乎上一步还在几百年前的胡同巷子里,下一步迈出,就来到了现代都市,一步百年的时代错觉,总让人心生恍惚。

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

真的不必要非去看那些高墙大院,就看那种小胡同里的四合院,带着人间烟火气,满口地道京腔老头老太们,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们……

很真实。

反正燕长青觉得挺好,所以手中二胡流淌而出的曲子里,就带着这种曾经怀念过又再次相遇的美好。

毕竟要不了多久,高楼大厦就把胡同淹没,街头散步的行人们也被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们取代,人们挤公交车的时候也不再那么心平气和,动辄就冒出来一句国骂来。

据说后海那边的公园现在修的就已经挺好了,不过几次去故宫,只顾着提升技能,都没过去看看。

也许和心态有关,当你慢下来的时候,总能发现很多美好。

所以二胡声也随着他的心境,变得越发悠扬,带着一种漫不经心,却又不忘浏览路边的风景。

再不是那个一心赚钱,连看风景都是匆匆的打工仔了。

也不会因街头偶尔有人异样的目光,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

几首曲子过后,燕长青就觉得手里刚买到的二胡,已经成了自己的老朋友。

他看着天空,看着远处的房屋,虽然只是在三楼,但他莫名就有种独坐高楼听风雨,看尽世间风云变幻的感觉,于是二胡声也越发飘渺起来。

脑子逐渐放空,什么都不去多想,手上也不再拘泥于某首曲子,就像骑马漫步在草原之上的游人,并不刻意去寻找某个地方,只需要松开僵绳,让马儿带着自己,在草原上随意游走。

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这哪里是街头,分明是他想在的任何地方。

可以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是造化钟神秀的泰山,也可以是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的汪洋大海……

……

直到燕长青被车喇叭声惊动的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有点太入迷了。

换了新二胡嘛,就像喜欢开车的刚换了新车,喜欢美女的刚叫了新头牌,那感觉都不一样,所以专注点也挺正常的。

不过好歹是京城,也有这么不讲公德的人,使劲按喇叭按个不停是吧?

朝外边一看,啥时候街上这么多人了?

街边站满人就算了,街道上也站了不少人,更远点还有几个老头老太搬着小椅子坐着,当这大马路是自家后院啊?

更远点,还有几辆车停在路上,车门开着不见人的。

我大京城的交通规则就这么没牌面吗?马路都能当停车场了?

远处的车喇叭声又响了起来,下边站的一群人仿佛回了神似的。

然后还有个人鼓掌,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