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文化 不到一个亿(第3/4页)

“而且有个市场,咱们试试把青省那边的土特产运过来点,隔着几千里,那里的东西到这边也算是稀罕玩意儿,说不定能有销路呢!二河,算你两成怎么样?”

燕二河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儿:“我不干啊!我在咱们那……”

燕长青一摆手:“那就这么定了。”

燕二河:“??”

……

接下来三人就市场建立地点,进行了热烈讨论。

陈有亮觉得应该在西边建:“只要靠近市区就行,咱们是搞批发的,偏点无所谓。西边更方便车来回跑,建到东边的话,那来回需要绕整个市区,费劲儿。”

燕二河;“我看也是。”

燕长青:“我觉得搞批发也不一定就得在外边,江对面更合适,以后咱们市场不能只做国内,那边靠海,走航运方便。再说现在那边挺便宜的,合适。”

燕二河:“长青说的不错,有远见。”

陈有亮没搭理墙头草,转而问燕长青:“长青,你觉得咱们市场,还能做到国外去?”

“那有啥不行的,别人能拿罐头换飞机,咱们凭啥不能。”燕长青说道。“你看啊,现在咱们市场里有人有车,都跑几年了,再说你又有钱,在这里先设个点,回头慢慢研究一下,应该没那么复杂吧?无非是这边买那边卖的事儿。”

“好像也是。”陈有亮摸着这俩天长出来点胡茬的下巴,两眼有点冒光,口吐芬芳。“这特么要是咱也能把生意做到国外去,那可牛比大发了,也算光宗耀祖了吧!”

现在国家多缺外汇啊,对能挣外汇的企业公司,各种扶持,什么退税之类的都是小儿科。

要是能做外国生意,那简直太牛了。

燕长青就看着姑父两眼冒光,等他做决定。

然后就看他转身就走:“走啊,去问问这边开市场是啥章程,咱们先买地,然后慢慢往这边派人,先打好基础,再考虑去外国去。”

走了几步还忍不住又来了一句:“国外的生意,嘿!”

……

事情挺复杂的,不过三人有钱,账户上的一串数字,让他们底气十足。

等他们讲清楚了来意,工作人员还没说话,在一旁的一个看起来应该是个管事的人,指点道:“你们这个步子,迈的有点大了。”

说着一个转身,拿着一根小木棍:“你们看,从你们,桃树乡市场是吧?从那里直接到这儿,路程太遥远了,你们肯定更明白路上的凶险。”

“所以我建议是,你们先在中途挑选个地点当中转,然后再考虑这里。这可是沪城,地价可不便宜。如果你们先在这里买了地,等发现需要中转点的时候,没钱建设,那就很容易让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陈有亮表示:“这个暂时不用担心,我们刚把前年买的三百万股票出了。”

“前年?”旁边的工作人员感慨道。“买了这么久才卖啊!”

“各位,这边请。”那个感慨的工作人员被管事的顺手扒拉到一边,然后这管事的扔掉木棍,做了请的姿势。

“我姓诸,诸台辰。三位是考虑在什么地方建立这个市场的?你们来看啊,目前这里,这里,土地的价格都很便宜……”

……

等到认购证摇号前,三人已经基本把这事办好了。

剩下的是等手续,然后就可以往这边调派人,不过诸台辰说的很有道理,中间还缺少一个或者两个点。

两个点最好,因为这样司机不劳累,还可以完全避免晚上赶最后一截路,安全性更高。

不过这个不急,回去的路上,带上钱,买过去就是。

地点好选的很,总路程一算,平均分个点就可以,比如回去的时候先到京南城那里,买块地再说。

原本没有这么想过,现在想一想,其实早该这么干的,离得远的地方,都在沿途设立上中转站,哪怕不做贸易,只驻扎一批人,专门让大伙儿安心休息,也是值得的。

……

因为想的太多,计划也太多,所以导致接下来的摇号,三人都不太关注了。

尽管这次的中签率,几乎达到了一半。

就离谱。

随便一算,这一趟来,账户里的钱有一个小目标了。

……

然后买上一辆车,就是李秀妮觉得比老家的吉普车更牛的那种吉普车。

带上钱,三人就出发了。

按照计划,先到京南城,买一大块地。

接着继续出发,再买。

天气已经热了,三个人开着有空调的三菱帕杰罗,完全不在乎火辣辣的太阳。

当然燕长青本来就不在乎,主要是那俩人,一路上都对这辆价值买一小块地皮的车,赞不绝口。

……

想到未来的大计划,陈有亮干劲儿十足:“我还以为市场快发展到头了,没想到出来跑一趟,思路一变,这前景大有可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