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棒打一只鸳(第2/3页)

很多学校的学子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工坊的管事来找他们聊工作的事情,毕业的都收入不菲,所以现在很多贫寒家人,都愿意把家里聪明的孩子送来学习。

襄阳的船坊又扩大了一轮,东边巴山和西边的桐柏山上都还有些大木,做船效果不错,桐油也足够。

斛律明月家里的氏族今年被征了一波兵丁和牛马,元气大伤,没那么多钱在襄阳买铁锅和茶叶,斛律明月到处找人借钱想补贴族人,因为他这些年带领兵马维护襄阳工坊,从不懈怠,襄阳的各坊知道他的难处后,踊跃出货,还给他打了不小的折扣。

“……你都没看见,当时斛律明月哭得跟个孩子似得,”崔曜提起这事就忍不住笑,“斛律明月手下的那些胡儿,也一个个感动得不行,这次甚至敢直接与元魏宗王冲突,要不是我去的及时,还找来彭城王,明月少不了挨顿鞭子,那几个属下,怕是也要流放六镇。”

不过他们本来就是六镇人,流放也就当回家了。

“开始了么?”萧君泽微微挑眉。

“什么?”崔曜不明。

“元魏宗室与世族的冲突,”萧君泽幽幽道,“以前,元宏精力充沛时,哪个宗室敢在他眼皮底下做这种事?无非是知道元勰和大兄,都会担心着他的身体,不再拿这些小事去烦他。”

崔曜恍然。

“以前,有陛下压着,加上官制初改,大家都需要时日熟悉,这才会显得朝廷上下,一片和谐,”萧君泽感慨道,“但如今,改制已经近六年,也该开始了。”

崔曜深以为然。

“差不多了,你先回去吧。”萧君泽说完,顺便把一个竹面具给他,“以后有你控制不住的局面时,你就用我的名义出面。”

……

次日,元勰修书一封,让崔曜带回去,他则准备前去建康,出使南国,查探虚实,然后便跟着萧君泽船队,踏上了去都城的路。

崔曜飞快回到襄阳,把信交给元宏。

“岂有此理!”元宏当场被气了个倒仰,连连拍了扶手,恨声道,“彦和这蠢笨的,必然是中了奸计,你给朕细细说来!”

若是有一点强留之意,他必定再带大军南下,把弟弟救回来!

于是崔曜便绘声绘色地把场景原声说了一遍。

元宏听完,神色稍霁,不由感慨弟弟没有白养,还是念着他、念着家国的。

“那小骗子,居然还不给彦和官职俸禄!”元宏心疼着懂事的弟弟,“罢了,朕回头多给他些赏赐,补偿着些,免得那小骗子收买人心。”

冯诞在一边神情复杂。

元宏立即道:“这不是帮君泽出钱,钱还在北国,只是给彦和家用,你又不是不知,彦和平时清廉,先前又捐钱捐物,他儿子刚刚出生,不能委屈了。”

冯诞还能说什么呢,他难道还能揭穿陛下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么?

……

崔曜送走了陛下王驾,看着已经被席卷一空,连君泽给自己弄的棕垫都被席卷一空、只在后院剩下一只胖滚滚的宅地,无奈地摇头,上了阁楼,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君泽说的宫灯。

哦,估计让陛下一起卷走了。

于是他出门,随便找了一个灯笼,挂在阁楼上。

然后将书和信放在室内,便掩了门,让后院留了门。

但他却没有走,而是留下来,守株待兔。

-

桓轩看到那盏灯时,心中那被压在心里的火焰顿时熊熊燃烧。

阿萧,阿萧那么久了都没有寻我,今天突然挂那灯,位置了也有些不对,灯也不是以前那盏,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这个想法在脑中迅速挤占了所有其它的事情,占据了他整个人。

甚至于,他都等不了去沐浴更衣,就趁着天色,忐忑地站在侧门前。

推开侧门,走过长廊,他在院中看着那只被养的干净又肥硕的黑白熊,不由露出笑意——看看阿萧,把他送的熊照顾的多好啊,这野兽在他心里那么重要,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是因为我?

桓轩又抬起头,看着那紧闭的屋宅,越发紧张了。

好久没有见到阿萧,他的眼睛里是不是溋满了思念?

阿萧从来不在他来时躲在屋里,而是在后院的大树下,煮好了茶水等着他。

会不会怪我上次说话那么不经脑子?

啊啊——不能再等了。

终于,他鼓起勇气,走到房外,推开大门。

屋中正坐着一个人影,却不是阿萧。

“你是谁?”桓轩心下大骇,厉声道,“怎么在阿萧房中?”

“阿萧?”那人缓缓起身,转过头来,竹制的面具遮挡了面颊,他低声道,“叫得倒是挺亲热。”

桓轩大惊:“你,你是君刺史?那阿萧呢?”

传闻里,君刺史平日行事,就是以面具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