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尼采综合征”批判(第4/10页)

他想到自己的死并确信: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这都由于鲁迅对他所处的时代深恶痛绝。而那一个时代,也确乎的腐朽到了如此田地。

然而尼采真的是鲁迅所期望诞生的那一种战士么?

今天倘我们细细研读尼采,便会发现,写过一篇杂文提醒世人不要“看错了人”的鲁迅,自己也难免有看错了人的时候。

鲁迅认为他以前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瞒和骗”的文化,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只不过是“瞒和骗”的继续。认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真相,只不过是“吃人”二字。

鲁迅要从精神上唤醒的是自己的同胞。

尼采要从人性上“改良”的是全人类。

尼采认为在他以前,地球上的人类除少数智者,其余一概虚伪而又卑鄙,根本无可救药地活着。

因而慈悲者、说教者、道德家、知名的智者、学者、诗人,乃至贱氓(即穷愁而麻木的芸芸众生),一概都是不获他的“改良”,便该从地球上彻底消灭干净的东西。纵然少数他认为还算配活在地球上的人,也应接受一番他的思想(或曰哲学)的洗礼。

他唯一抱好感的是士兵。真正参与战争的士兵。

他鼓励一切士兵都要成为他理想之中的战士:

“你们当得这样,你们的眼睛永远追求一个仇敌——你们的仇敌。你们中有许多人且要一见面就起憎恨。”

“你们要寻找你们的仇敌,你们要挑动你们的战争。”

“你们当爱和平,以和平为对于新的战争的手段——并爱短期的和平甚于爱长期的和平。”

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发动更大的战争你们需有短暂的和平时期储备你们再战的锐气。

“战争和勇敢比博爱做着更伟大的事情。”

“你们问:‘什么是善?’——能勇敢便是善。”

“你们必须骄傲你们能有仇敌。”

“所以你们这样过着你们的服从和战斗的生活吧!长生算什么呢?战士谁愿受人怜惜?”

所以,希特勒向墨索里尼祝寿时,以尼采文集之精装本作为礼物相赠也就毫不奇怪。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向士兵分发尼采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小册子,命他们的士兵满怀着“比博爱做着更伟大的事情”的冷酷意志去征服别的国家和人民,也就毫不奇怪。

所以,当德国士兵那么灭绝人性地屠杀别国人尤其犹太人时,可以像进行日常工作一样不受良知的谴责。

因为“查拉图斯特拉”说:“仇恨就是你们的工作。你们永远不要停止工作。”

当然,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不能完全归于尼采。

但,一种自称旨在“改良”人类的思想,或一种所谓哲学,竟被世界上最反动最恐怖的行为所利用,其本身的价值显然便是大打折扣了。

鲁迅却又终究是与尼采不同的。

鲁迅并不自视为中国人的、更不自视为全人类的思想的上帝。

鲁迅固然无怨无悔地做着与中国旧文化孤身奋战的战士,但他也不过就视自己是那样的一个战士而已。

并且,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之下,他十分清醒地知道,自己却连那样的战士也不是的,只不过是这俗世间的一分子。

鲁迅自己曾在一篇文字中这样形容自己:

“(我)有一种自害的脾气,是有时不免呐喊几声,想给人们去添点热闹。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李家要我挨一转磨,也可以的;赵家要我在他店前站一刻,在我背上帖出广告道:敝店备有肥牛,出售上等消毒滋养牛乳。我虽然深知道自己是怎么瘦,又是公的,并没有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倘若用得我太苦,是不行的,我还要自己觅草吃,要喘气的工夫;要专指我为某家的牛,将我关在他的牛牢内,也是不行的,我有时也许还要给别家挨几转磨。如果连肉都要出卖,那自然更不行,理由自明,无须细说……”

鲁迅这一种自知之明,与尼采的病态的狂妄自大,截然相反。

鲁迅有很自谦的一面。

尼采则完全没有。

非但没有,尼采甚而认为自谦是被异化了的道德,奴性的道德。他那一种狂妄自大才是人性真和美的体现。

鲁迅是时常自省的。

尼采则认为自省之于人也是虚伪丑陋的。因为他拒绝自省,所以他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完人。并且一再地声明自己的身体也是健康强壮的。所以他,只有他,才有资格这样写书:《我为什么这样智慧》《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会写出如此优越的书》,我的书是“一部给一切人看也无人能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