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吃饭 董事(第3/11页)

“精工集团,正在组建的公司。”

侯卫东把名片翻来覆去地看。

“在沙道司当个副总,也就是打工,没有多大意思。十月份左右,我就要正式自立门户,现在还是沙道司副总的身份。”

李晶轻轻一笑:“你手里的名片是我发出的第三张名片,你暂时得替我保密。”

“这张名片涉及重要的商业机密,你不怕我泄露秘密吗?”

“防止泄密的最好办法是让当事人成为秘密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样说?”侯卫东看着李晶的眼睛,等她给出答案。

“精工集团未开张,我已经在益杨县接了一条县道。这条路虽然只有十二公里,却是打通益杨南北阻隔的重要通道。曾昭强县长亲自任指挥长,在十月份动工,他同意将新和路拿给我来做。”

新和路是益杨县1996年的民心工程之一,益杨县里的几个建筑单位争夺得很厉害,不料被名不见经传的精工集团抢得了先机。

这些事不仅是商业机密,更牵连到一位在职副县长。侯卫东严肃起来,没有再兜圈子,道:“李董,你给我说了这么多秘密,肯定有所要求,请直说。”

李晶收起了笑容,道:“实话说吧,新和路还有几个月就要开工,公司账上已经没有现金了,我想拉你入股。”

“入股?”

“我准备拿10%的股份给你,如果你愿意,下午就可以到沙州的公司谈具体入股事宜。”李晶盯着侯卫东的眼睛。她眼波如水,鼻梁左侧有一颗黑痣,增添了特别的风韵。

见侯卫东迟疑,李晶道:“我说明一下,按入股的比例来算,10%的股份就是一百万元。相关证明文件全在沙州,今天下午就可以去查验。”

这笔钱侯卫东倒拿得起,但是他一时下不了决心。

李晶眼光中的急切之色一闪即逝,道:“岭西全省大办交通,业务量很大。凭着我的关系,不愁业务,投钱到精工集团,绝对一本万利。”

侯卫东心道:“李晶新组建的精工集团肯定遇到了资金瓶颈,否则也不会来找我。”他对李晶的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想了一会儿,道:“我要先去查看相关资料,再考虑入股之事。”

李晶自立门户,不仅投入了所有积蓄,还动用关系贷了五百万元,又拉了两位信得过的生意朋友,才勉强凑到了一千万元。而交通建设体量很大,计量单位都是以亿来算,这一千万资金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微不足道。

这一段时间买设备、招募人员、交保证金、做图纸、租场地,乱七八糟的开销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李晶就为了筹钱而焦头烂额。

她拉侯卫东入股,一方面解决了当前急需的现金问题;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想利用上青林碎石。他成为股东以后,新和路所需碎石就可以搞全额垫资。等到交通局付了建设款,精工集团转手支付碎石款,这样能有效减少资金压力。

侯卫东脑袋转得极快,他已经想到了碎石问题,直白地道:“精工集团资金紧张,光是碎石钱就够喝一壶了。现在上青林碎石协会有规定,不管是公是私,一概不赊购。”

李晶笑得很妩媚,道:“你是精工集团董事,这些事当然是由你来解决,虽然是垫资,毕竟也是大生意。只要交通局把钱打过来,我绝对不会欠你账的。”

侯卫东盘算着:“今年修高速路,碎石这一块估计能赚不少。李晶是做生意的好手,手段了得,这个投资应该没有问题。”

李晶表面平静,实际被资金压得心急如焚,道:“卫东,你尽快给我一个答复,如果不行,我得找下一家。”

侯卫东还是没有明确答复,道:“让我先考虑。”左思右想,侯卫东一直犹豫不决。后来,他一咬牙,暗道:“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我就赌一把,相信李晶的能力和关系。”

第二天,李晶带着相关文件又到了粮站。昨天未在粮站的男职工都听说有一位漂亮女子来找侯卫东,今天听说美女又来了,于是都从办公室跑了出来,站在门口远观李晶。李晶倒不以为意,微笑着面对这些粮站职工。

看罢李晶带来的文件,侯卫东道:“文件不全,我暂时不签字。”

李晶有些意外,道:“卫东,你信不过我。”

“这不是信不信得过的事情,我最在乎法律关系。把法律关系弄明白,以后的合作才会稳固。”

“你说缺什么,我马上就补。”

侯卫东见李晶同意补文件,交代了几句,又道:“你补文件的时候,给我准备一辆车,我马上找刘光芬签字。她是你们的真正合伙人,我只是刘光芬女士的委托代理人。”

狗背弯石场是上青林最大的石场,其法人代表就是刘光芬。侯卫东的活动都是以其委托代理人的名义在进行,这件事情李晶也清楚,道:“你快去快回,正式签字以后,我们几人一起到汉湖庆祝精工集团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