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名词索引[17](第2/3页)

Fingolfin:译为“芬国昐”(而非“芬葛芬”),“昐”(音“芬”)是日光之意,他踏上中洲后太阳升起,故取此字。

Glaurung:译为“格劳龙”(而非“格劳茹翁”),取其含义。

Gothmog:译为“勾斯魔格”(而非“戈斯莫格”),取其含义。

lembas:译为“兰巴斯”(而非“伦巴斯”),既为美观,又考虑其词源lenn-mbass,更是约定俗成的译法。

Menegroth:译为“明霓国斯”(而非“美尼格洛斯”),更为美观。

Nahár:译为“呐哈尔”(而非“那哈尔”),因该名来自欧洛米这匹坐骑的叫声。

Nargothrond:译为“纳国斯隆德”(而非“纳戈斯隆德”),更为美观,又取“国”的“国度”含义。

Sauron:译为“索隆”(而非“扫隆”或“撒戎”),这是各版《魔戒》约定俗成的译法。

Valar:译为“维拉”(而非“瓦拉”),既为美观,也取其“维系”之意。相关名词都遵循这个规则,如Valinor(维林诺),Valimar(维利玛),Valmar(维尔玛),Valacirca(维拉奇尔卡)。

Vairë:译为“薇瑞”(而非“外瑞”),更为美观。

中文读音注释说明

辅音方面:

精灵语的有声辅音b、d、g的国际音标为/b/、/d/、/g/,是汉语中没有的。汉语拼音的b、d、g实际上只是不送气的/p/、/t/、/k/,相当于精灵语的无声辅音p、t、c;而汉语拼音的p、t、k则是送气的/p/、/t/、/k/,是精灵语中没有的。然而为了有助于区别,避免如gar和car的字会有相同的音译,还是将精灵语的有声辅音b、d、g对应至汉语的b、d、g,而无声(不送气的)辅音p、t、c对应到汉语的无声(送气的)辅音p、t、k。但矮人语既包括有声辅音,又包括非送气与送气的无声辅音,故矮人语的有声辅音和非送气无声辅音对应到汉语的非送气无声辅音,而矮人语的送气无声辅音对应汉语的送气无声辅音。

精灵语需打舌的r以汉语的r或l对应。精灵语的(清音)l对应汉语的l。

辛达语的无声辅音lh-以汉语的sh或x对应。

精灵语的有声辅音dh/ð/以汉语的z或d对应,th/θ/以汉语的s对应。

元音方面:

昆雅语的ai或辛达语的ae以汉语的ai对应。

元音e可能对应至汉语的e、ie、ei或i。

如果译名已经体现了较为准确的读音,不再额外注音。

音标读音注释说明

发音参考了大卫·萨洛(David Salo)编写的《辛达语入门》(A Gateway to Sindarin)一书,和露丝·S.诺埃尔(Ruth S.Noel)编写的《托尔金中洲世界的诸语言》(The Languages of Tolkien’s Middle-earth)一书。音标参照其中的说明用国际音标进行标注,和我们许多人学习英语常用的音标习惯略有不同。

现代英语单词不再注音。

e的发音[ε]和英语音标中[εə]的前半部分发音一样。

[j]的发音和英语yes的起始音类似,比如,ai的发音是[aj],ui的发音是[uj]。

ae的发音是[aε],与ai类似,但结尾音更接近e的发音。

h、ch、x的发音为[x],与英语house中的h发音类似。

y的发音是[y],发音类似于中文的“淤”。

有些辅音字母双写需要读长音,比如ll发音[l:],rr发音[r:]。有些资料似乎是将两个辅音做连读处理,并不十分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