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光复二府(第4/4页)

也是到了这时候,多尔衮的下一道命令又到了凤阳,这时清军也确认了尼堪的死讯了,多尔衮让尚善赞摄淮南清军指挥权,让满达海回去继续听阿济格调遣,

然后多尔衮会委派如今负责山东防务的七哥、饶余郡王阿巴泰,带他的两个儿子岳乐、博洛南下,接替原本多铎、尼堪的使命。尚善只要坚持到新的王爷上司抵达,就可以交权了。

毕竟此前清军增援淮南的两部分兵马,一部分就是河南阿济格那边派来的,一部分就是山东清军南下。

而山东清军本来就是阿巴泰的部队,现在多铎系的旧淮南清军被歼灭得差不多了,把指挥权还给阿巴泰,正好避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让他带领老部下更得心应手一点。

此后大约十日,双方就在进行着零星的拉锯、最终确认对峙分界线,肃清己方包围圈内的残敌。

明军也没有进一步大的动作,只求首先和淮安能彻底拿稳、刚攻下的城池也能有时间重新加固防务、坚壁清野、调度后勤优化部署。

淮安府全境、凤阳府除了凤阳县以外的其他淮南诸县,也基本上在这一波反推中光复了。总收复土地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半府。

二月十五,奴儿哈赤第七子、多尔衮的七哥,饶余郡王阿巴泰终于风尘仆仆抵达了凤阳城,算是稳住了两淮清军的士气。

阿巴泰已经五十六岁了,历史上他也就只剩两三年阳寿,如今身体并不太好,也不受重用,只是地位较高,起到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稳住两淮清军人心。

具体的指挥工作,自然会渐渐交给岳乐和博洛——岳乐和博洛的地位,也不过是贝勒,而此前在此领兵的尚善已经是贝子。要让贝勒长期指挥贝子,拥有绝对权威,那是不太够的。有个王爷压着,情况就好很多。

对面的明军,也很快掌握到了这个信息,知道阿巴泰和博洛等人到了。

朱树人也非常给面子地吩咐黄得功:

“明日再佯攻一下,然后就有序撤走吧,留下些这阵子积攒的破烂,来不及运走也没价值运走的,等退兵时放一把火。

就当是退得仓促,来不及把物资带走,慑于阿巴泰王爷的威名,不得不‘败走’退回合肥。”

黄得功闻言,还有些不服气:“王爷!黄蜚刘肇基这段时间跟着你,频频立功,末将可是您的老部下了,怎么反而让末将扮演这种诈败的角色,您不能厚此薄彼啊!”

朱树人笑骂:“你不是也好歹指挥了收复寿县的战役?这功劳也不小了。再说,就是因为你久随本王,威名赫赫,这样才好骗过鞑子嘛!鞑子哪里会想到,本王会用麾下威名最盛的猛将打佯攻!

至于给阿巴泰一点甜头,那也是为了转入休战。鞑子输了那么多场,如同一个红了眼的赌徒,这时候你说你不陪他玩了,他能善罢甘休?总要最后让他小胜一场才下牌桌。

朝廷已经得到不少了,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胜利果实,就先这样吧。”

黄得功听了这话,才心里舒坦了不少,立刻表示去执行军令。

次日,明军最后火力准备佯攻了一把凤阳城,然后就“败退”了,还放火烧了一堆营地里不方便带走的垃圾。

清军小追一把,结果一些先锋骑兵因为试图抢劫财物,还被明军营地内放的火烧死了几十个人,更有数百号人被烧伤了皮肉烧坏了衣甲。

见明军其实退却有序,准备森严,清军也就不敢追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回到凤阳城后,吹嘘打了一场大胜仗,斩获缴获无数,还把岳乐和博洛这两位少将军贝勒爷吹到了天上。

似乎此前的战败,都是尼堪、尚善的无能,等岳乐、博洛一来接手,立刻就能转败为胜!

双方都有了面子,明军取得了军事和后勤上的重大实利,清军却似乎保住了政治资本,没让明军“截杀降清伪帝”的阴谋得逞,两淮战场就此转入防守对峙。

明军也确实需要这些时间,来慢慢消化胜利果实,深化军制改革——

朱树人封鄂王爷、大都督、总领中外诸军事,已经一个半月了,但他还没时间把南直隶的旧明军好好改造一番呢。

南直隶境内的铜陵铜矿、马鞍山铁矿,也没来得及跟湖广的大冶铁矿等处一般进行近代化工业改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光是把南直隶、江浙种田升级到跟湖广模式匹配,至少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