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第3/3页)

“而是另一件事。”

“即子产铸刑书。”

闻言。

张良眉头一挑。

他对子产了解到的不多。

仅仅知晓子产似在郑简公时为卿,在郑简公二十三年正式执政郑国。

而在子产执政前,晋楚两强争霸,郑国身处两强之间,内部贵族矛盾重重,郑国贫弱而混乱。

子产执政后,一方面,运用其政治智慧在列强之间穿梭外交。另一方面,开始在郑国内部变法图强,大力改革郑国的土地和税赋制度,最终让郑国实现大治,国势由弱变强。

只是嵇恒将子产视为法家鼻祖,这属实有些出乎张良之意料。

对于子产铸刑书,他也几乎没什么了解。

见状。

嵇恒也知晓张良对子产的情况了解很少,而这其实也正常,郑国很早就覆灭了,天下留存郑国的史料其实并不多,加之儒家势大,相关典籍更是为人私藏,因而若不去主动查找,不知情才正常。

嵇恒坐回自己的躺椅。

他淡淡道:“子产铸刑书,若不主动了解,其实知情者的确不多,加之天下早就习惯颁布法典,所以子产铸刑书更显得无足轻重了。”

“然实际并非如此。”

“天下未有法典之前,大都经历过一个秘密法时期。”

“那时的上层贵族,斗殴认为刑律越隐蔽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利于贵族随意处置底层国人,增加贵族的身份跟威严。”

“而子产却一反常态,决定打破这种旧有愚昧。”

“所以就有了子产铸刑书。”

“即子产铸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把鼎放在城中繁华之处向世人公布。”

“这是华夏政务公开的先河。”

“也是天下第一部公开出来的法典。”

“自此之后,天下正式进入到法典公开的时代。”

“子产之前并非没有法律,只是这些法律都是藏之官府,而不为百姓所知的秘密法。”

“这也就是所谓的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而子产铸刑书,打破了天下长期以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政治传统,因而自是受到了很多贵族的猛烈抨击。”

“其中便有当时的名人叔向。”

“子产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爱’,叔向则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直’。”

“两人却因此事,进行了一番激烈争锋。”

“最终孔子同样也下场了。”

“并为天下留下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这句话直到现在,依旧为很多贵族奉为圭臬。”

“什么话?”张良好奇道。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嵇恒幽幽道。